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科学诱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作者:卢敏清




  
  3.阅读层次的深入。针对学生阅读名著易留于表面,往往仅对情节感兴趣的肤浅现象,此处特地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层次读书诱导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
  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即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是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进行朗诵甚至背诵。
  以《骆驼祥子》为例,小说共24章,每周阅读5章,大约5周就可以完成。在阅读课上,学生甩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思维敏捷,各抒己见,在一次次交流与争论中,逐步体会到了名著的魅力。
  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4.组织读书讨论交流评价会。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种思想。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使得交流在阅读中成为一种必需。为此,应不怕耽误课时或影响教学进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
  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按一定的主题,如:可以召开沙龙式或座谈式的自由发言,如:我在教学《西游记》时,设计了“《西游记》论坛”的形式,分三大块内容:①《西游记》知识知多少?②《西游记》人物评价③《西游记》好词佳句、妙联赏析,让同学们自由论说,效果较好。还可以结合作品特点,按一定的课型进行交流,如“积累性阅读”,读了《繁星·春水》,举行摘抄交流;“鉴赏性阅读”,读了《水浒传》,对典型人物进行欣赏评价。还可以组织读书竞赛活动的交流方式。根据名著的具体内容,设计竞赛题,可以书面检查,可以口头完成;可以闭卷,可以开卷;可以现场完成可以课外完成。这是一种受学生欢迎,而且效果较好的深入阅读形式。
  
  5.组织家庭读书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长期以来,教育过分注重考试,逐渐把学生的父母挤到了教育之外,父母只过问考试分数,而无法再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组织家庭读书会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这种教育的悲哀。另外,组织家庭读书会,让家长阅读名著,让家长认识学校对名著阅读的重视,从而赢得家长对子女阅读名著的支持。班级授课制使教师不得不面向全体,相对的则是忽略了学生个体。而组织家庭读书会则充分地利用了父母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孩子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要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倡导“学生与父母同读”的新理念。只有这样,父母们才会真心实意带孩子到书店买书,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孩子读,愿意与孩子共同阅读自己的藏书,愿意找机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样,家庭成了语文教学的另一课堂,父母成了孩子的语文教师。组织家庭读书会,“与父母同读”,不仅把名著阅读落到了实处,还有效地拉近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与父母成为朋友,增添了家庭生活的情趣,促进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语文教师需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尤其是父母对阅读名著的认识;并及时举办学习成果展示,评选“优秀家庭读书会”,以促进活动深入进行。
  同样,诱导初中生“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也还有种种,孰优孰劣,全看实效;采这用那,对症下药。教师要积极热情地做好鼓动和推进的工作。
  从“乐读”到“深读”的初中生名著阅读诱导,其意在于摆脱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中遭遇的尴尬,实施“新课标”下的教学新理念,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当然,在这一教学实践探索的具体进程中仍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不过,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学生“乐读”名著,进而飞跃到“深读”名著,语文教学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余彩云,在活动中让名著阅读走向纵深,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04)
  2.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3.刘洪,舒红群,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几个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卢敏清,教师,现居浙江临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