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离别诗词常见意境鉴赏
作者:黄永辉
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即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即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助景物即意象来表现,“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图画。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鉴赏离别诗,捕捉作品特有的意象,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深究其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意境入手。
一、寒
在寒冷的秋冬或料峭的初春季节,离别会给分手的双方更增添一份凄冷之感,使读者在这冷寂的氛围中,体味到其中的缠绵不舍或悲壮。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让深秋的蝉的叫声,唱进这与恋人分手的惜别之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与恋人分别的凄凉伤感之情,在清冷的深秋得以抒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带有寒意的易水之畔,燕太子丹,高渐离送别即将踏上不归之路的荆轲。这种特定的冷环境,从视死如归的英雄之口唱出,歌声激越,情怀悲壮。以至易水和荆轲那曲悲歌同载史册,扬名千古。
有着相似意境的还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绵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梁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迷茫而具寒意的夜色与游子凄冷的心情契合无间。
二、残
即将离别的双方分手之后,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孤单而残缺不全的,朋友、夫妻、恋人天各一方,其中的孤残之意不言而喻。因而离别诗中;“残”的意境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而这种意境又往往表现了双方的依依深情。
“平明送客楚山孤。”友人即将回到洛阳,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孤零零的楚山一样,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孤空而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把朋友送上船,船已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看到孤帆之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对朋友的感情也就在这长久目送的时间里,得以浓浓地升华。帆影已消逝了,然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忽然间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的流向远方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一景,可是谁又能说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已融入到这满眼的江水之中。
这种“孤残”之意境,在近代佛学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送别》之中也有体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描述了送别地点的景象:古道、芳草,时间是傍晚,夕阳西下,阵阵笛之声在晚风中飘扬。这本来是一片和谐优美的景象,但因为面临分别,加上笛之残音而变得分外惨淡。此外,温庭筠《送人东游》:“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有此“孤残”之意境。
三、茫
古诗词抒写别离之情多是选在日暮傍晚时分,一片苍茫的意境中,把离别与傍晚结合在一起,离人的愁绪更得以尽情地表现。
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岑参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李益诗句“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韦应物诗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韩元吉词句“西风吹暮雨,正碧树凉生,送君南浦”。
以上引诗中的“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暮雨”等意象都表明是傍晚时分。别离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从美觉上来说,二者都是冷色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傍晚意味着黑夜的来临,此时飞鸟归林,鱼沉潭底,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此种意境,尤其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四、空
“空”指两方面,一是空白,二是空广。在诗词创作中,文人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意境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留下了许多让人咀嚼寻味的艺术“空白”,创造出更高的艺术效果。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客送到路口,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有着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古诗名句“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相近。
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展现的是一幅具有高远空阔境界的水天相接、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空广一片的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五、醉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云:“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在这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小酒店中,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在惜别之情中融入浓浓的醉意,写得如此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充分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风流潇洒的丰采和情怀。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在离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抑的情怀。可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酒醉”,使得离情别绪更增添了“借酒消愁”的浓烈和无奈;因为“酒醒”,使得离情别绪更增添了“不见伊人”的失落和孤苦,使得整个意境更添意蕴。
六、死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写的是死别,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震撼人心,歌颂魏大御边保国的壮志;尾二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有气壮山河之势,是激励友人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功名。虽然,作者是写的送友人的生离死别,但是,全诗充满激励奋进、鼓舞斗志的精神,表现出诗人“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思想情操。以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来表现死别的内容,意境开阔,别有韵味。
以上六种意境是离别诗中经常出现的,了解和熟悉这些意境,探究和赏析这些意境中的特殊意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离别诗词中的丰富多元的感情。
黄永辉,江苏通州市兴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