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新人本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王曙光
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既然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自然,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其属性必然定位于人本教育。教育在其发展的程途中亦如其他事物一样都遵循“否定之否定”发展规律。发展初始阶段,教育是原始的人本教育,它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教人学习生存技能,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在第二阶段,教育与生活分离进而独立成为一种专业的社会活动,开始与自己的本质相异化,并为另一种对象也就是“文本”所统治,进入所谓文本教育时期,这个阶段教育实质上是以文为本而非以人为本,时下批判的应试教育实质就是文本教育因其于我之人格发展,于我个性培养无益,仅为进大学的敲门砖而已;在发展的高级阶段,教育又开始复归其人本教育的本质,但这一阶段的人本教育已完全不同于原始的人本教育,它不再是以满足人生理性生存的基本需求为主,而是以满足人社会性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为主,教育又从文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就是人本教育在新时代的复归。
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人本教育在其演讲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人的基本权利的人本教育(基本权力包括自由权利、民主平等权利、生存发展权利、主体地位和博爱等)。第二阶段是基于人的能力发展的人本教育。这一阶段,教育围绕人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能力培养、潜能开发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讲的素质教育既有第一阶段人本教育的内涵,更有第二阶段人本教育的实质。第二阶段人本教育,一般称之为新人本教育。
作文教育本质上说不属于文章学而属于教育学,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是协调同步发展的,而与语言表达同步发展起来的思想、精神、情操、人格更是作文灵魂,是写作能力发展的核心。这些灵魂、核心便是人本身,是人的思维、情感、智力的结合体,是人之生活、生存、发展、创造之必须。离开人本去奢谈文本,去追求作文水平的提高,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
作为衡量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的一把尺子,作文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对象化和外化,其本质在于求异而非求同。作文必须如此定位,方能凸现思想主体,尊重个性张扬,方能体现教育首先要以尊重和发展个体生命作为其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实践活动的逻辑始点及至最后归宿。
教育的目的既不是工具之役,甚至也不是人材之用,而是塑造充分光大主体精神和意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这正是新人本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反过来说,进行新人本教育“光大主体精神和意志”就能使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而作文水平是与这些素养和能力协调同步发展的,因而也会相应提高。所以,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不能不渗透新人本教育。
新人本教育是适应现代人才品质要求的提法,其实在写作上,这种思想所蕴含的观点在古代文论中屡见不鲜。
储咏曰:性情褊隘者其词躁;宽裕者其词平;端靖者其词雅;疏旷者其词逸;雄伟者其词壮;蕴藉者其词婉。这是说人之性情与文章的关系。性情决定文章的风格。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意,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厦万间之愿意,苏轼师四海兄弟之言,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其心如明,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这里讲的是作诗文者的人格、胸怀决定其诗文之风格、境界。
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定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这是谈的人品行迹决定诗品。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这是讲的先培养人的器量见识,方可作文。
夫文者,华也;有根焉,则性灵是也。这是讲的人之性灵是为文之根本。
作文断离不开作文者本身的器量、见地、性情、人品、人格,这些才是文之根本,即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诗外”,至于文法技巧等只不过树之华、味之末罢了,根本未定,何来花叶?
综上所述,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快捷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人品个性,提高学生的见地,弘大其胸怀,鼓励其创新上下功夫,也即是说要以学生本身作为教育主体,进行新人本教育。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新人本教育呢?我想,首先是一个观念的改变问题。要改变以往作文教学为文而文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人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好学生作文之前,先应教好学生做人,人做好了,有了自己的良好的人格,有了自己的思想见地,有了自己敏锐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能力,有了自己的也许很矛盾的价值观念,当他们和外界接触时,难道不会碰出思想和体验的火花?这些火花难道不是一篇篇富有生命和个性的文章?反之,如果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却一味灌输作文技巧、构思方案等形式上的知识的话,写出的文章要么可能格调低下,要么可能内容上矫情,要么可能言之无物,因为:文如其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在做人的教育中培养人的个性化,即重视并尊重个人化思考和个性化体验。在这个称为创新经济的时代里,个性的培养,独立、自由精神的养成,以及由而来的个人创造性显得尤其重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这些特性尤其要细心呵护,精心培养。
其次,要将阅读教学的重心转变为新人本教育。学生学习阅读不得只盯着文章的字、词、句、结构、艺术特色等属于文的东西,而应着意于从文章中占有、挑选、消化作者的思想,体验作者的情感、境界,并用这些来壮大自己思想,丰富自己人生体验,由此形成一个有思想有境界的我。此“我”的形成和完善正是作文的根本。至于其中一些为大部分语文老师所热衷分析讲解的方法技巧则不过是作文之花、叶而已,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写作能力无益。
其三,让作文走向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直面学生的发展,追求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心智成熟的同步协调发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感,能捕捉到自己的真实心境。这就是文从情中出,情在境中生的道理。在课内组织学生或做实验,或学习知识技能,开展智力活动,眼看、耳听、手做、心临其境,心在其中,便会感悟到自己的心境。组织参加国庆、婚礼、表彰等活动,去体验那份喜悦之情;组织参加春游、踏秋、野餐等活动,去感受那份与大自然亲近的兴奋;组织参加社工活动,帮助残疾人,可以享受助人为乐的欣慰之情。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心境,感悟人生,让学生回到“人本”状态,当蓄积的素材和体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有可能会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作文教学效率因此得到提高,学生大多能写出渗进了自己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总之,作文教学应渗透新人本教育,着力于对作文者的人格锻造、思想激励、创新意识的培养、个性的尊重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方可言改革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益。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训练,就会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于漪的话发人深省,一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到文化本身,使学生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哺育,使他们在学习中强大自我,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文化上的坚实基础,这样才不失语文教学的本义。
着眼于未来,更新教育理念,确定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最高目标取向。新人本教育作为以满足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需求为主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其意义远不止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由其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的意义也远非教好学生作文这一点。
王曙光,湖南岳阳市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