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陶渊明不绝俗的人生选择
作者:冯艳萍
陶渊明对诗化生活的追求是十分积极的,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田园生活的追求上。“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陶渊明一生都在追求着旷达超脱、卓然于世的人生境界,田园躬耕是其必然选择。这种生活既是诗人社会理想有限的寄托,又是诗人主观理想世界的本真之一。在他一系列理想与现实相交织的田园诗人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有别于农事诗篇的新内容与新创造。他笔下的田园生活是美好的,优美的田园景色,恬淡闲静的生活,自由的人生境界,尽在诗中显现出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儒道理想世界中的那份淳朴至真的上古之风,“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这种独特的发现与感受是由诗人陶渊明追求自然的天性所决定的。几经出仕与弃官的往返,陶渊明终于发现自己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当从“尘网”中回归“自然”时,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与宁静,如他自己笔下的“桃源”一般,方宅草屋,绿树掩映,远村近烟,犬吠鸡鸣,在诗人的眼中全无世俗的喧嚣与纷扰,主观思绪倾注于笔端,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以一种独特的目光审视农村自然景色躬耕生活,更以一种新的观念感受体验着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人性美,在《和郭主簿》其二中,陶渊明发出了这样的咏叹:“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这里,诗人以芳菊、青松来比喻理想人格,并流露出了对人生知己的渴盼之情,但是诗人对人生知己的理解,不仅仅限于互相推赏的隐逸之士、世外高人、更有那些在纯朴的乡村田园中,因躬耕而结下友情的田野村夫。《归园田居》其二云:“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饮酒》十一云:“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从这种共通的言语、共通的心境中可以看到,诗人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体落实到呼喝为伴的野老夫身上,在那个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历史的情怀展示。诗人以对质朴率真人性赞美来对抗虚伪丑恶的世俗社会,而其中的思想感情更是前无古人的。因而,田园诗作有了更新的内容,田园景色的美好与凋敝,诗人与知己间的美好真情,通过陶渊明的田园诗得到生动的反映,充分的显示。在他的诗作中,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遭到了否定,躬耕之苦中蕴涵着陶渊明人生的欢乐。“田园诗之祖”的称号,陶渊明当之无愧!
总而言之,围绕陶渊明人生选择和诗风的热烈反响已经持续一千多年了,人们往往在欣赏他优美田园诗文时,不大注意他严重的思想冲突,在赞美他优美的田园诗文时,常常忽略他为了进入这种理想的审美状态而付出的艰苦努力,人们把他看的太飘逸、太轻松了。对于陶渊明来说,这种艰苦与优美、压抑与舒展,激愤与平静的对应,是山之于谷、鱼之于水一样不可分割的。陶渊明在时代和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了自己的各个方面。这一人生目标的实现,既仰赖他的精神努力和超越,同时更是其“不绝俗”、积极有效的选择,充实和改造现实现世生活的结果。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无冲突,而在重重冲突中以高洁的人格热诚执著的追求着美好的理想,从而在脚下开辟出一块奇异的花圃,给后代人留下深长的回味。
冯艳萍,山东枣庄八中南校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