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字结构

作者:袁素霞




  文学作品中以“三”字为标志的情节安排方式很多。这种结构方式在描写人物或记叙事件时均写至三层,使上下文三三呼应,巧钩妙连,浑然天成,能更好地刻画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文章的主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鲁达拳打恶霸郑屠是该文的重点,也是全文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它巧妙地安排了故事情节,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下面就鲁达拳打郑屠这一情节,谈谈文章的“三”字结构。
  一、三激。鲁达拳打恶霸郑屠之前有三激,一是鲁达直呼“郑屠”。平时当地人都称郑屠为“郑大官人”,郑屠自己也以“大官人”自居,而鲁达偏偏当众直呼“郑屠”,意在刺激对方内心生厌,表现出鲁达对郑屠的蔑视;二是令郑屠切肉,郑屠身为肉铺财主,卖肉自有伙计,鲁达偏支使他亲自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肥肉臊子和十斤软骨臊子,且不要半点杂肉,还对郑屠公开宣称“特地来消遣你”。这一激意在刁难耍弄,激怒郑屠。三是肉打郑屠,鲁达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恰似下了一阵“肉雨”。这一激意在激起对方动武。这时郑屠果真被激怒了,手持剔骨尖刀前来拼命,于是引起了下文的三拳。这三激,给人造成的印象是鲁达拳打郑屠因口角所致。鲁达再把郑屠引至街上当众质问:“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意在给路人造成郑屠挨打活该的印象。充分显示了鲁达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和极端蔑视强暴的性格特征。在文章结构上,过渡巧妙自然,无一点雕凿痕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三拳。鲁达的三拳实是不同凡响。这三拳打在郑屠的三个不同部位,产生了三种结果,所以文章相应地描写了郑屠的三种不同反应。第一拳凶而快,打在郑屠的鼻子上,“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作者用“扑的”一词,写出了鲁达出拳的凌厉。这一拳下去,郑屠“挣不起来,尖刀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第二拳凶而重,打在郑屠的眉梢上,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作者通过“裂”、“迸”二字,写出了鲁达下拳的沉重。这一拳下去郑屠“当不过,讨饶”。第三拳凶而准,“太阳上正着”,直打得郑屠满耳里嗡嗡响。作者用“正着”一词,点出了鲁达落拳的“准”,这时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达这三拳,拳拳都重。文章先写郑屠挨打的狼狈,后写他拳下作鬼,充分表达了鲁达疾恶如仇,和铲除恶霸的决心。这极为精彩的三拳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三、三喻。鲁达凶猛的三拳,作者除了对其作客观的描写以外,还用三个精巧的比喻,大加渲染,令读者陡生痛快淋漓之感。文章将鲁达的第一拳比成“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丑态百出,这一拳着重就“味”的方向写出了被打者的味觉感受;第二拳下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表明郑屠被打得惨重,文章就“色”的方面写出了被打者的视觉感受;第三拳下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着重就“声”的方面写出了被打者死前的听觉幻声。鲁达的三拳,作者从三个不同角度作比,笔墨酣畅,幽默诙谐,生动贴切,渲染了拳的凶狠,既表现了鲁达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性格,也表达了作者对鲁达严惩恶霸的钦羡之情。
  
  袁素霞,湖北郧县城关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