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作者:董恒艳 赵远利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形式,是现代公民日常工作生活必备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整合了以前的教学大纲的“听说”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它的涵盖面更广,体现了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口语交际”和“听说”相比更加注重主体与客体双方的情感态度,它具有临时性、交互性、动态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首先,语言要正确、规范,让交流对象明白自己讲话的意图,同时也可以让别人从交流中感受到美,比如和谐的节奏美,悦耳的声音美,流畅的语调美,丰富的内容美。其次,要端正交际的情感与态度。交际时尊重理解他人,有礼貌有耐心,语言文明得体,能根据听话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情绪及态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要负责任,有理有据。学会用适当的态度与他人交流情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和语文素养的外在体现。交流时要认真专注地倾听对方,抓住讲话人的主要内容,迅速地理解对方表述的观点,作出准确合理的应答,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倾听他人讲话是口语交际中双方沟通的必要前提,也是尊重他人的良好修养表现。再次,恰当地交流和应对。与对方交流时,要逐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能够顺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并且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行,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以促进交流顺利地进行。
二、口语交际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
首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直接促进儿童学习语言、语法的掌握,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听是根据声音寻求语义,说是用语音表达语义,两者都是通过语言媒体,达到交流情感、传达信息的目的的。其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口语交际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从形式到内容的感受的灵敏性、直觉性及反应能力。语感是人们运用和掌握语言的前提,只有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语感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敏锐的语感,读写能力才能相应地提高。再次,口语交际有助于发展学生审美感受力。有计划、有目的的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细心、敏锐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从他人的动作、神态、语气中迅速获得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方式。另外,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启迪学生创造美的灵性,挖掘学生丰富的创造潜力,让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展开想象翅膀,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听他人讲话或者自己讲话时,都是“意在口先”,会在头脑中闪现一些生动具体的画面,也经常是话题刚刚触及的联想,或者是灵感的突然迸发。学生在交流、演讲、辩论时,往往回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想象力也随之展开。
三、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审美策略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浓厚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切身体会口语交际的情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达到训练口语交际的目的。只有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乐于思考、善于表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教学时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大胆地鼓励、恰当的点拨,认真欣赏学生的每一句话,消除他们害羞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成功和自信中锻炼表达能力。经常公开教学的著名教师之所以课堂气氛那么活跃,这与他们精心创设的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兴趣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小学生口语交流的直接动机和强大的推动力。有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班的小小音乐家刘思宇同学去省城参加电子琴大赛,要过一周才能回来,于是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带了一部话机,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模拟打电话,班级里的同学一听说给刘思宇打电话,都来了兴趣,他们一本正经地拿起电话筒,有的问他比赛情况如何,有的问他南方的生活是否习惯,有的问他玩了哪些地方,有的鼓励他努力拿大奖……虽然课堂上同学们的口头语言不是非常流畅完美,但是那些关心的话语却是那么纯真自然,没想到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精彩。
(二)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口语交际空间。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最终能够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如果课堂上接受的是没有生命的语言,只是纸上谈兵,那么课外也难以变成灵活的技能。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交际活动,课堂的每一分钟教师随时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融口语教学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小鸭子得救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先讲述一个故事:一只小鸭子要去河里洗澡,在路上小鸭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大土坑,小鸭子奋力挣扎,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鸭子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提出,老师没有有意引导,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自然地产生了急切表达自己想法的强烈欲望。例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黄河象》这一课时,她精心设计这样一个问题:“200万年前的事情,谁也不曾亲眼见到黄河象最后绝望的情景,科学家们根据挖掘现场的情况,想象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就一定是真实的吗?为什么博物馆的黄河象化石单单少了尾骨?你能推测出它没有尾骨的原因吗?请同学们讨论讨论。”老师的话刚刚落音,便引起课堂上一阵躁动,同学们议论纷纷,相互之间积极地探讨着自己的看法。当教师让他们发言时,孩子们各种新奇的推测语惊四座。他们精彩的发言与对白,成为课堂的亮点,这样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使得教学艺术得以升华。
(三)课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仅将课堂作为训练学生语言的唯一途径是不够的,学生生活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活动的源泉。口语交际除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还要结合日常生活开展讲故事、访问、解说、演小品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比如在班级里举行小小新闻会客室、家乡的小导游、生日小晚会、今天我当家等等儿童喜爱的活动,创设特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对话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从而产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这些形式学生都在生活中耳闻目睹过,一旦口语交际课以它为载体,就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语言交际的兴趣。另外可以在家长的配合下,引导孩子口语交际,每天放学回家孩子可以向家长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作以评价;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接待客人、购物、打电话等活动,实际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加强立体互动交流,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它的核心是通过语言交际,只有交谈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他们之间的位置是随着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的单元都安排有口语交际专题课,有的互动性明显,容易操作;有的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媒体和方法,精心设计合适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主动寻找他人交流。课堂上可以师生相互交流,也可以生生相互交流;可以两个人交流,也可以多人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要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对小学生的交际方式、交流态度、语言把握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交流经验。教学之余,可以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只有立体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建立信心展示自我,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董恒艳,教师,现居安徽濉溪;赵远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