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美
作者:张 骏
一、灵活造句,用意深远
《我的空中楼阁》正如其它的散文一样笔随意到,形散而神不散。但难能可贵的是此文句子灵活多变,不苟于定式且处处都是作者独特用心所在。
开篇第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为何作者不是说是“一点痣”,而把定语后置说成“痣一点”呢?这小小的变化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此句是想说明小屋的灵巧可爱,是如眉的山上恰到好处的点缀,如果用平实的陈述句加以表达,虽意思到了但韵味不足。句末的三个字,句式上稍一改变则意境全出,整句话立刻变的灵巧了很多,给人以跳跃感,表述的形式正好与表达的内容相契合了。如果说小屋是如眉的山上的痣一点,句末的这处微小的句式改变就恰似此句的眉梢痣,整句话因此而活了。还有一处句式转变也同样精妙,“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何以不是说“照亮了黑暗”,“照淡了黑暗”?用把字句进行表述突出了灯光的主动性,既然小屋在作者眼里是一件艺术品,是鲜活的,那么灯光在作者看来也许有着灵动的生命吧!
再看第三段和第四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第三段中说道,“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由此来引出下文,“山也是”短短三个字也同样是一颗“眉梢痣”,不蔓不枝,简短精练而有力,避免了类似“山也同样需要点缀”的繁琐表达,带给整个句子清灵的感觉。更妙的是第四段“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是树!”相似的两处承上启下句,一处用陈述语气,一处用设问语气,轻松的避免了句式的重复,可谓匠心独具。
第八段则是明显的长句、短句交替出现的段落。其中“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的简洁灵动与下一段中“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的沉稳戏剧般的出现在同一篇文章当中,而且都与语境如此的契合,不能不令人称奇。
再看这一处表达:“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前一句明显化用诗词,充满古典意韵,后一句则是现代语言,甚至可以说是属于“时尚一族”的表述方式,前后两句又各自以对仗形式出现,读来颇有趣味。
二、选词择字,准确精妙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千百年来被人称颂,认为是神来之笔,可见一词一字虽小,但常常是作者功底的表现,颇有耐人寻味之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选词择句值得品析的地方也有很多。
以第三段为例,“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一个“点”字可谓绝妙。辛弃疾曾道“斜日寒林点暮鸦”用一“点”字写出了树林的空旷和夕阳西下之时的寂寥气氛。而李乐薇先生在此句中所用的“点”字则恰到好处的写出了小屋之“小”和小屋之“妙”,同时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山的寂寞正如一张白纸,小屋的出现犹如丹青之笔,毫尖微点于纸上,一点浓墨便活了一张纸;山的寂寞又如一池结冰的湖水,小屋犹如湖心冰层裂开的小洞,微小的一点便透出春的消息。文章并没有使用这些比喻,只用了一个“点”字就建构起一种期待结构,任凭读者用诸如此类的想象去填充它,完善它,也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了。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类似上文所说的值得赏析之处还很多,作为一篇成功的散文,此文不但以内容取胜,在语言方面也同样值得仔细品味,于一词一句中感悟文章之精妙。
张骏,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