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二法
作者:熊海霞
一、把握意象,深入意境。
诗歌的“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而诗歌的“意境”则常指诗人在诗歌中刻画出的一幅完整或相对完整的画面而言,但这决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画面,而是一种融合着诗人感情和意绪,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使人恍若置身在其中的艺术境界,诗人的心灵感触就常常蕴含在诗的意象和意境之中。比如:读曹氏父子的诗,你会觉得如置身于慷慨苍凉之境;读陶渊明的诗,你会觉得淡远宁静,如入无名无利之乡。这就是诗歌意象和意境带给你的体验。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是解读诗歌、鉴赏诗歌的最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意象、深入诗歌的意境呢?
1.抓诗眼,明意境。
“诗眼”即体现全诗主旨的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最精彩的诗句,诗的理致情趣经常通过“诗眼”表现出来。例如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就是经过反复锤炼的诗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题中常常考到诗眼的妙处。如考王维的诗《过香积寺》,就是考考生对五六句中的诗眼“咽”、“冷”二词的妙处的理解。考生若能紧抓诗眼去品味,就不难理解这二词所蕴含的意境了。“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在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夕阳西下,黄昏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使青松为之而冷。诗人用“冷”字形容日色,实在太妙。“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勒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静。由“诗眼”入手,去体会诗的“意境”,才是解读诗歌的要着。
2.借意象,入意境。
要体会出诗的审美情趣,还必须借助意象,深入意境。意境的营造经常借助于“意象”,而“意象”的产生又是诗人移情的结果。许多物象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诗人笔下就常常蒙上一层人特有的主观色彩。最明显的例子是古代的咏物诗,很多诗句就是借助自然界的“物”来传“情”的。借助意象,深入意境,是解答这类诗歌题的最好方法。
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都有着特别的含义和固定的文化内涵。古代诗歌往往也是借助这些常用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的。可以说掌握了诗歌的意象,就找到了体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钥匙。因此熟知常见意象对鉴赏诗歌是有帮助的。如:松:坚韧挺拔;竹:刚正有节;梅:经霜傲雪,不畏严寒;水仙:冰清玉洁;菊花:高贵清雅;蝉:餐风饮露,喻高节的品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友谊;哀鸿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谓立志报国;昆山玉比喻杰出人才;咏絮指才女;柳营指军营;南冠指囚犯;双鲤代指书信;鸿雁代表信使,表达思乡;梧桐借代伤感情绪;采薇借指隐居生活;红叶代传情之物;桂华代月光;素娥代月亮;真龙代好马;杜鹃代伤春离愁,思乡之情;蟋蟀、鹧鸪有思乡之情;香草、美人喻美好高洁的品行;而“雁”、“球”、“月”、“酒”、“落日”、“长亭”、“淡云”、“流水”、“孤帆”、“落花”、“梧桐”、“雨”、“杨柳”在古典词歌中还常常用来表达离别、思乡等伤感情怀;“明月”、“关山”常常作为离愁、思念的寄托等等。掌握这些意象,就能准确恰当地理解诗意,就能准确恰当地体味出诗歌蕴含的意境,就能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
二、把握形象,鉴赏风格
纵观近两年高考题,考查的角度不断求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有掌握了诗歌解读的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具备这种能力,考生就必须学会从诗的形象、语言和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才能准确解答诗歌题。
把握诗的形象,鉴赏诗的风格,就必须了解诗的形象和风格的类别。掌握一定的类别,才能对号入座地去解答试题,才能准确地表达对试题的解读。如诗歌的形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形象,即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塑造出淡泊宁静、超脱于尘杂的隐士形象,字里行间跃动着诗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借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苦闷。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则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和以身殉国的决心。还有一类是自然形象,即自然意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如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借“梅”凌寒独开,表明自己坚贞、纯洁的操守。如于谦《石灰吟》,诗人以“石灰”自比,表达了自己的伟大抱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爱国忘身,死而后已。又如诗人的语言风格有自然、平淡、工丽、委婉、直率、奔放、雄放、雄浑、沉郁、清幽等。又如诗歌的表现技巧有设喻、作比、双关、互文、夸张、借代、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小中见大、联想想象等。
准确地掌握这些类别,能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解读诗歌,能较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不知如何解读诗歌而胡乱答题的弊病,从而能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诗歌题的得分。
理解诗歌、进行鉴赏的方法很多,但笔者在多年的备考指导中体会到,教会学生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把握诗的形象,鉴赏诗的风格的方法,才是真正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解读诗歌的万能钥匙。
熊海霞,教师,现居湖北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