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作者:孙 超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动用个人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去理解作家的意识,填补作品的空白,建构迥异于作家创作初衷的新的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享受,实现人格上的升华。这种解读是他们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流露,我们必须给予尊重。如果我们试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还将扼杀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便成了只会接受别人思想的容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张扬学生的个性,表现在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教材。“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的个性体验,来源于学生与学习材料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因此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钻研课文,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中的“前结构”补充教材中的空白点,拓展作品的原意并孕育出具有创造性的新的阐释或发现。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感知课文,往往容易囫囵吞枣,望文生义,甚至猜测老师的提问意图。当时间在学生漫无目的的回答中流失时,教师往往以自己的体验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另外,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有独特的体验。
  其次,张扬学生的个性要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思考,争论。老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唯有此,才能对其他的同学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层的思索和理解,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深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课堂不仅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且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否则,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往往不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说不定还会产生应付思想,思考不深入,课堂气氛看起来热烈,但学生的个性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第三,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表现在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许多学生虽然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但不愿表达,不敢表达。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无拘无束的。能和同学、老师、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学生说错了,老师不会太苛责他,同学不会嘲笑他;学生的意见,没人会强迫他;自己提出疑难问题,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关注。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位学生都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只有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才能使课堂气氛真正的热烈,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
  另外,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敏感的捕捉到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幼苗。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并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的潜在智慧和灵气。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评价,或只用“对”与“错”进行简单评价,都是不妥当的,他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宽拓深,无助于学生辨别自己体验的合理性和深刻性,还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对待学生的回答,不同的情况教师应作出不同的反应。若回答符合实际,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若回答偏离正常的轨迹,教师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热情,要多鼓励肯定,让他觉得教师很重视他的看法,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若回答具有片面性,教师既要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又要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思考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及时地认识自己、纠正自己、超越自己。
  当然,上述几个方面在张扬学生个性时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就是学生的个性要在一个正确的,可以肯定其发展方向的标尺内进行,并不是无限度的信马由缰,想入非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以学术权威的讲授者身份出现,更多的是以学生求知的合作者、引导者出现。而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地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和角度感受教材,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挥、张扬自我独特的个性。
  
  孙超,教师,现居安徽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