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3期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 丹




  想象是在已有的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在阅读中启发学生想象
  
  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主要是指课文阅读,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想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第9段写老斑羚献身的情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老斑羚和半大斑羚会说些什么呢?这一下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想象对话让你意想不到。有的说:“你一定要跳过去,你不能白白等死!”有的说:“搏一搏,生命的希望就在前面”……教学《一面时》,学生对内山老板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的理解,与课本上的解释就截然不同,课本的解释“指不像日本那样的语气和声调”。但如果启发学生去联系“九·一八”事变的时代背景,就会认为“‘非日本’什么东西”是指内山老板不像日本军国主义那样的残忍和凶暴,表明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亲善。
  
  二、在作文中引导学生想象
  
  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写道:“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他的悲惨身世。”这是作家少年时代想象的经历,我们的初中学生也不会缺乏这样的想象。
  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如:一些改写,扩写,续写。如用现代汉语把《周处》一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用想象扩写牛郎织女的故事等。我曾设计一节作文公开课:情景片断写作,里面就是对《回声》这个片段的续写:小孩在听了高山的回音之后……有的写母亲听了儿子的话,语重心长的教会他要真诚做人,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待你;有的写母亲听了儿子的话,教他要学会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等等。
  
  三、耐人寻味的引入与结尾激发学生的想象
  
  作为阅读教学课文,若能想方设法再现文学作品所描写的情景,形成相对应的气氛,这样既可使学生想象丰富,情趣盎然,又可激活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常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乐曲、图画,以渲染气氛,增添情趣,激发学生想象。在上公开课《爱莲说》,我选择了一幅莲花图,图中莲叶青翠,一枝莲花亭亭玉立,莲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鲜明突出,此时江南小曲《春江花月夜》缓缓而出,仿佛在莲叶中流淌,让人不由想起《西洲曲》里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把人带入江南采莲的意境中。这样的课堂引入,创设了浓浓的“情”境,学生思想的活水荡漾起来。在上公开课古诗《使至塞上》,我精选的是《梁祝》这首经典名曲,让人一下置身一种悲凉的情景中去,再以诗的语言朗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分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孤寂悲凉,而一个“圆”字,又迅速的从那种悲凉、伤感中唤起那样的温暖与苍茫。音乐袅袅而去,闭上眼睛,任思绪驰骋。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教师讲课也只能讲七分,其余三分应该由学生去补充,去创造,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让语文教学真正有韵味。
  
  李丹,广东高州市第十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