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3期
语文人文教育刍议
作者:陈 艾 张光来
“语文天生重要”,就在于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辩正的统一体,二者既不能有所偏废,也不能相互替代,而只能互相依存,彼此促进。文革把语文弄成了政治说教,弄成了毛主席语录各取所需,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少人被调教成不学无术、口不应心的政治骗子、小爬虫或打手,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低下,这是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迷失。文革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智育第一,分数挂帅。教学中肢解人文内涵丰厚而又形象生动的课文,使之变成支离破碎、枯燥乏味的字词句讲解和练习;片面强调工具性,人文精神的迷失尤为严重。以致高分低能,到大学毕业时不能写出一篇文从字顺的毕业论文者多有;至于不负责任、不讲诚信、冷漠自私、不遵守社会公德、见利忘义乃至有奶便是娘者尤不在少。这是有违国家教育初衷的。
人文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大工程。民主、平等、仁爱、诚信、自强、爱国、健康向上、尊重个性、遵守公德、能严格自律、有创新精神、有全球眼光、以天下为己任等,应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24册语文课本,加上相当的阅读材料中,这些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涵盖万物。先秦诸子的自由竞争风尚,汉代以来广被华林的儒、道、释主流文化,屈原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历史责任,李白狂傲奔放、叛逆不羁的独立个性,苏轼旷达洒脱、超然遗世的人生态度,辛弃疾豪放悲悯、念念杀敌的至死不渝,王实甫词章风韵美的艺术境界,孙中山天下为公、革命先行的坦荡胸襟,鲁迅解剖社会、更解剖自己的彻底批判精神……凡此种种,都浸润了人文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是,而且永远是语文高品味、高质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应该说,有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是守着一个人文宝库,剩下的只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的问题。
如何继承中外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有“拿来主义”的精辟见解,毛主席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科学论断,都强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历经太长封建时期的中华文化,与生俱来,就搀杂有封建迷信、独裁专制、官僚主义、男尊女卑等人文垃圾;几千年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先进科技的引进,不少人文洋垃圾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裹挟而来。这些人文垃圾都是必须清除的,否则就不会有清新健康的社会大环境,更谈不上人文教育。
高考指挥棒下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弥漫社会的重理轻文思想,都是语文人文教育的大障碍。鉴于高考是目前最公平合理的选拔人才方式,就把广大语文教师置于尴尬的两难境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为我们指出了语文人文教育的方向。我想,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明确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拔足而出,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干好“本职”工作,才算对得起天地良心。让我们为这一历史使命而自豪并奋斗吧!
陈艾,张光来,贵州省盘县盘江煤电公司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