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

作者:王 琴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走进了课堂。由于多媒体涵盖图、文、声以及动画、视频多种信息,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在执教和观摩中,也发现当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要“有握”“有据”,即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有理论依据。
  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课件制作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一句话,课件制作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2、结合要“有机”。所谓“有机”就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要牵强附会,要水乳交融,这就要求:
  ①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我们要找出两者最佳结合点,改进和弥补常规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实现整体教学的最优化。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能全盘代替传统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现代化技术同样要以人为本,体现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润”字。不能把教师当成“鼠标”,塑造着“点击者”角色,忽略了“点拨者”角色的再造。
  ②所授知识寓于多媒体时要做到有机。
  要做到所授知识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所授内容,抓住所授知识的教学目的,紧紧把握其重点、难点,分析多媒体的特点,然后进行多媒体的方案设计,尽可能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技巧性的统一。我们决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违背客观规律,只顾追求其设计的巧妙,制作工艺的高难度,或构思图的标新立异,而忽视正确完整地表达所授知识的内容。否则,其结果是所授知识与使用的多媒体脱离,这样不仅显得牵强附会,而且给学生带来错误知识。
  3、用之要“有度”。
  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我认为,这是偏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借助多媒体手段,正是要用其在视听方面的表现力,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异彩纷呈的场景,相反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课文本身。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这种媒介的,可是学生们的眼睛和耳朵被其他的媒介信息灌满,留给思维的空间就变得非常的逼仄,于是对文字魅力的体会,对文章内涵的品味也就流于表面了。所以无须耗费大量的时间把课件做得太豪华。好的课件应界面简洁明了,图文紧扣主题,音乐的节奏与教学内容相符,音响效果少用为佳,用得过度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要清楚利用多媒体是为了解决什么教学难点,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变“人灌”为“电灌”。
  4、落实在“有效”。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要坚持经济原则,用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好的效果。忌搭花架子,避免为课件而课件的形式化倾向。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多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用就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往往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因此,只有我们增强了功效意识,才能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教学功效。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的中心是“有效”。“有据”是前提,“有机”、“有度”是关键。“有效”既是预期的目的,又是检验的标准;“有效”既是教育内容的落实,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论是“有据”,还是“有机”、“有度”,最后结果都要落实在“有效”上。通过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王琴,教师,现居湖北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