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4期

如何消除汉字书写中的负迁移现象

作者:刘宗敏




  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一条重要理论。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叫做正迁移,消极的叫负迁移或干扰。
  在汉字书写中就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如:学生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知道“桃花源”指的是武陵人捕鱼时发现的一处长满桃树、盛开桃花的水源,而非“桃花园”,因此就不会把“世外桃源”写成“世外桃园”。这就是正迁移。再如:学生学会了“青山绿水”,就会想当然地把“山清水秀”写成“山青水秀”,认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青色的山,秀丽的水”,其实这个“清”和“秀”同义。这就是负迁移。这种负迁移现象导致了学生书写时常出现错别字。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再三叮嘱,作文上反复批改,在后来的作业或测验中,学生依然故我,这说明负迁移有一定的顽固性。对于这种顽固的负迁移,简单地归咎于教与学的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也是无济于事的。
  要消除汉字书写中的负迁移现象,我们首先要了解错别字的成因,错别字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六种:
  1、因受相邻字影响造成错误。如把“诬陷”的“陷”误写成“诌媚”的“诌”。
  2、因形旁混淆造成错误。如把“寒暄”误写成“寒喧”。
  3、因声旁混淆造成错误。如把“修葺”“以德报怨”误写成“修茸”“以德抱怨”。
  4、因音义相近造成错误。如把“贡献”“省察”“鸠占鹊巢”误写成“供献”“省查”“鸠占鹊巢”。
  5、因音形义关系错杂造成错误。如“溶解”与“熔解”,“熔化”“融化”“溶化”的混用。
  6、因简化不规范造成错误。如把“篮球”写成“兰球”,“停止”写成“仃止”。
  针对以上六种常见致错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教给学生辨识错别字的方法。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知识迁移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是否有恰当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可利用,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把原有的观念作为阶梯,实现其向未知知识的过渡。倘若原有概念掌握不够准确,这必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给学生归纳了几种辨识错别字的方法,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将大大减少负迁移的产生。
  1、运用组词辨形。首先弄清楚字义,再根据字义组词。如:“骄”与“娇”,“娇”的义项有“小孩或花朵柔嫩、美丽可爱”“娇气”“过度爱护”3种。组成相应的词语就有“娇贵”、“撒娇”、“娇纵”、“娇生惯养”等。“骄”的义项有“骄傲”“猛烈”两种。组成相应的词语就有“骄横”“骄矜”“骄阳”。如果词语表示的是骄傲,写成“娇”显然就错了,如“胜不娇,败不馁”。
  2、根据字义辨形。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弄清楚字义是正确书写汉字的关键所在。例如,“贪赃枉法”的“赃”之所以不能写成“脏”是因为它表示“财物”,应从“贝”,古代“贝”充当过财物,而“脏”是不干净的意思,不合词义;“良辰美景”“辰”表“时辰”,自然应为“辰”。
  3、根据语境辨形。有些汉字必须根据词(或成语的组合情况或语句的意思)确定用字。如“化装”有“假扮”和“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两种意思。“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就是错误用法;再如,“他退休了才真正感到清静。”这里“清静”应为“清净”,指无人打扰。而“清静”应与环境搭配。当然,使用此法首先应该弄清词本身的意思、色彩等。
  4、根据对称辨形。对称是汉语许多短语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借此来推断这类短语中没有别字。如“伶牙利齿”,可根据“伶俐”一词加对称特点推知有误;另外,像“委曲求全”,并列结构,即“动宾+动宾”,“全”是形容词,那么“屈”的位置上也应是形容词,而“屈”为动词,故有误(应为“曲”),“理屈词穷”中的“穷”是“说完了”,动词,故不能写成“曲”;同理可知“卑躬屈膝”的“曲”应为“屈”。
  5、探究源头辨形。有些字的误写就是因为用现代的观念推测而致,因此,有时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地上磨,磨尖了再去啄,古之“励”写作“厉”,磨刀石之意,不能写作“励”;知道了古人是用石针给人治病,就不会把“针砭时弊”的“砭”误写成“贬”。
  6、根据形旁推测。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如“讴歌”要用语言,“讴”不能用“呕”(用语言而不是口),“呕吐”则恰恰相反,“怄气”与心里有关,“沤肥”需要水。
  7、根据逻辑推断。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识就可以推知其正误。如:“鸠占雀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承载它?可见,“雀”是“鹊”的误写;同样,“欢呼鹊跃”,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
  8、联想比较推断。许多字孤立地记很难记住,但如将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词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则可以触类旁通。“戊”“戍”“戎”“戒”,可以如此联想比较:“横戌点戍戊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戎,两竖一横猪八戒”。“掇”“缀”“辍”“啜”,可以如此联想比较:“用手拾掇屋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另:“相”“象”“像”,“钓”“钧”“钩”,“竣”“峻”“悛”,“己”“已”“巳”,“仓”“仑”等都可以如此。
  
  二、精选题目做练习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本质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归纳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下是否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新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否深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掌握新知识,能否产生负迁移。
  因此学生了解了辨别错别字的方法之后,还要多做练习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归纳,以巩固所学知识。但做练习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不能层层加码,步步为营,“广撒网多捕鱼”,“广种薄收”,否则会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应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针对重点词语、易混淆的词语进行练习。
  例如:专门就“一点”或“一点点”涉及到几组常见易错的字进行比较,如:“戊”“戌”“戍”“戎”“戒”、“己”“已”“巳”等,使学生认真区别笔画中的“一点”或“一点点”,于一点处见真形。
  
  三、延伸课外
  
  语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教学时应注意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沟通上,架设“认知桥梁”是促进迁移的一个重要策略。因此除了在教学中注意汉字字形识记的讲练外,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巩固所学知识。
  我曾开展了“上街捉错别字”活动,发动学生走上街头,到大小商厦、个体小店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的具体情况。学生在两个小时内竟发现了106个错别字,有一半商店把“零售”与成“另售”,几乎所有的“家具”写成“家俱”或“家私”,社会用字的不规范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同学们讨论分析了社会用字比较混乱的原因,提出了许多建议,他们写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规范汉字书写,人人有责》获得学校研究性学习论文比赛一等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正因为如此,高考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作为必考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字形识记中所存在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语文教学的规律,确定教学方法和步骤,这样,才能使学生字形识记中的正迁移得到强化,负迁移得到排除,达到正确书写汉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二版。
  (2)若 谷《话说汉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第一版。
  (3)韩庆玲《“识记字形”的复习对策》《语文教学与参考》2005年第8期。
  
  刘宗敏,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