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5期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胡胜灵
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前提,充分凭借教材,紧扣语言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想象,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诱发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倡课堂民主,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环境保障。
陶行知说:“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教学民主是创造力形成的阳光、雨露和沃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创造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造动机,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友爱、平等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兄弟式或是朋友式的,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方式。目前,中职学生心智方面已趋成熟,而这个群体由于在中小学校成绩相对较差,教师对其重视不够,学习兴趣早就丧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中应由强调教师权威转变为互相尊重、相互信任。在课堂上要把由单纯的老师说教的方式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把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以表扬为主,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允许学生出错;要用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所犯的每一个错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成为课堂的中心,课堂也就会由教师“一言堂”演变为“群言堂”。而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辨、无所顾忌的结果是活跃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二、推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创新的灵感。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对学习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学习、寻求发展的一种活动。现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励和鼓励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探求和发现知识,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素质教育在求知方面对学生最本质的要求。教学中笔者大力推行合作学习和拓展学习两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各小组之间又进行竞争的互相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通过相互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通过彼此的思想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呢?
首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不是很强,但是竞争意识并不差,所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性的学习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比较明显。这种方式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加,学生在组内的讨论激烈的程度的增加,创新效果会逐步得到体现。如我在班级开展的手抄报比赛中,我把几个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六个同学,工作任务由组长分配,教师只规定比赛时间,结果出乎我的想象,每个小组不仅按时完成了手抄报的制做,而且质量相当高,其中有五六个作品后来在学校宣传栏展览。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要鼓励思维发散,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突破单向线性思维的狭隘和保守,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二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
(二)拓展学习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国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教室里是培养不出作家来的,学习语文不光要重视课内,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所以语文课有必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开展大语文教育。这即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需要。那么如何拓展课堂教学呢?
1、课本剧表演
语文课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有的课文人物形象生动、对话精彩,情节曲折动人。根据这个特点我采取通过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排、表演课本剧的形式,一方面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自编自导自演过程训练其创新的能力。如《荷花淀》我提出搞课本剧的建议,学生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根据表演需要改编剧本,组织学生排练。经过多次排演后,在班上表演时,其演出水平令人惊讶。
后来我又组织了《项链》、《雷雨》、《威尼斯商人》、《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文的课本剧的表演。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实践中极大地开动了学生的脑筋。
2、社会调查
社会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组织社会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025班,我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中专生恋爱观、中专生就业意愿等主题的调查。学生自制调查用卷,先以小组的形式,每组出一份;然后对每份问卷问题,全班进行讨论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问题,组成一份完整的问卷。问卷做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校展开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当我手中拿到这些报告的时候,结果难以置信,同样的学生交出的功课结果却大不一样,作品形式新、质量高是因为这里面凝聚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重视评价,鼓励创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认可。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行动。
一是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其它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思维的创造力。二是老师评价,老师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举动。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所以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开展实践教学,我对学生的表现始终持赞赏的态度。这一声声的赞扬就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怎么能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但还远远不够。我想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一定会成为主体。
胡胜灵,广州市贸易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