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5期
浅论读写能力与思维训练
作者:肖德辉
据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更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阅读与思维训练
阅读是一种理解知识、增强技能的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而学生的心理表现特点之一,就是喜好活动,并且常常在情绪和情感的影响下,形成冲动。这主要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过程中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时,应根据其特点要求学生勤于动脑、动口、动手,有计划、有目的的加以点拨。在点拨时注意语言的准确,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迁移,情感的培养,品质的形成,审美的意义等。在阅读中告诉学生一些思维方式。如在教学《白杨礼赞》时,指导学生从白杨树的“平凡”到“不平凡”关系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循序从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来了解白杨树的形象:
“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向上,紧紧靠拢(团结)
叶——宽大、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银色晕圈、淡青色(质朴)
白杨树的性格——“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启发学生感受“我”看到白杨树的心情,让学生在认识了白杨树的外在美、形象美的基础上,然后转入思考白杨树的精神美,特别强调学生认真体会四个反问句“难道你……”的深刻含义,最后再上升到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由表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通过对课文语言,语句的整理,文章结构的剖析,层次内容的梳理,中心意思的归纳,艺术形象的赏析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读懂课文、理解文意、悟出道理、升华思想、培养能力、训练思维,从而达到提高素质。
二、写作与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种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表现方式。它既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也是一种综合调动语言知识,运用智慧和技能、融合生活感受、反映思想情趣的智力活动,当然,要让学生写出一篇象样的文章,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除了写作本身所包含的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观念、意识等,反映着时代的鲜明特征,渗透着丰富的思维细节和生活积累,同时也蕴含着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情绪,触动着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因此,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多读作品,熟读文章的基础上,还应随时留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留意观察社会和生活,让学生积极地寻找文章中的形象,意境的特征,培养其表象材料的组合能力,从而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表象与课文中的某个形象、意境、情态等产生吻合。当这种再造的表象与文章中的形象统一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就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观点和正确的感悟,从而触动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样便能在写作的时候浮想联翩、旁征博引、情深理密、文思泉涌、水到渠成。鲁迅先生说过:我笔下的模特儿,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巴金也说:他在创作时,头脑中就会像放映电影一样出现很多过去在书上看到,在生活中见过的人物形象,需要时便信手拈来。试想,倘如没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思维活动,鲁迅先生笔下哪能有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随便“拼凑”出来;巴金老人一生又哪能创作出《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第四病室》、《生之忏悔》等作品流传世人、激励来者。另外,还如杨朔的《荔枝蜜》、高尔基的《海燕》等作品,都是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塑造了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由此可见,写作与思维中的想象和联想等情感思维活动,有助于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加强思维训练,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与写作练习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感知、注意、记忆、识记、想象、联想等在教学中是随处可见。阅读和写作也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读,或者敷衍了事地让学生去写,调和学生适合的各种口味、精心设计、精彩描绘、精巧构思,以煽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活的思维,有了活的思维就容易产生写作的冲动。只有把阅读、思维、写作三者巧妙结合起来,认真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思维,在阅读中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和学好语文的意志品质,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肖德辉,贵州遵义县鸭溪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