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5期

七色花

作者:张增林




  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又开始了,我随着学生走进了学校,进入课堂,与学生一起设计教育教学方案……
  这是一节作文课,题目是《我的愿望》,教师由童话故事《七色花》导入……
  第一个教学环节——表达愿望。实习教师站在教室的中间,手里高高举着有些夸张的七色花瓣,动情地说:“同学们,老师现在就是那个神秘的巫婆,现在大家要想一想……”老师故意顿了一顿,“你有什么愿望需要实现,老师要把这七色的花,送给你,”老师显得更加神秘,“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老师的后边的话淹没在一阵欢呼雀跃声中。
  这也是教师撕下的第一片花瓣——给予同时也展示给学生平等与关爱。有的学生把手举的高高的,大声地叫着:老师我说,我说……;有的则静静地坐在那里,观察着老师的表情:师生交流着,讨论着……我与实习老师被学生的热情深深的打动了。现代语文教育理念的核心,首先应是情感的浸染,然后才能实现文化的熏陶以及人格的和谐发展。
  第二环节——写出愿望。老师等同学们安静之后,接着说:刚才没有机会表达愿望的同学,或者还有别的愿望的同学,现在老师给大家时间,请你把愿望写下来,看谁写的流畅,表达的清楚准确?
  很显然学生被感染了,他们变得安静了——聚精会神地想着、写着,一会他们的愿望一一送到了老师的手中,仿佛就是一朵朵可爱的七色花。教师很郑重的把花送到学生手中,教室成了花的海洋。
  这是教师撕下的第二片花瓣——给予了不同学生同样的机会,激励孩子心中理想。课堂中短短的几分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表现要求,加之学生的口头表达差异,教师应兼顾所有学生,从而达到平等教育的目的。而教学激励机制则是教改中的新课题,鼓励学生发现个性、塑造个性,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实习教师采取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方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一个尝试应用。
  第三个环节——展示魔力。老师站在同学们中间意味深长的说:当珍妮把手中的六个花瓣扔向空中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今天老师要试一试你们手中的七色花的魔力了,告诉老师你们将怎么使用你手中的花瓣的?你的愿望实现了吗?你们认为谁的办法的最好?谁手中的七色花最有价值?
  这是老师撕下了又一片花瓣:要教给学生懂得种花与护花。让孩子珍视手中的七色花,不让孩子随便撕下手中的七色花。
  第四环节——写作愿望。今天同学们要完成的作文是:我的愿望。大家回家去,把自己刚才说的愿望,进行整理,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并把这个愿望写在刚才老师送给你的花瓣上。还要写写你对这个愿望的一些想法,比如说,你是怎么想起这个愿望的?你认为这个愿望怎么才能实现?
  五十四个学生绝对不会只需一色花,也肯定不仅仅需要五十四种花瓣,他们需要很多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结为五种层次:生活基本需求;心理安全需求;社交协作需求;爱与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不同的学生他的需求不同,同一个学生有着不同方面的需求。这正是新课程体系提出的价值追求的理论依据。教师手中的七色花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绽放。《七色花》中的花瓣的颜色,很容易忘记,但是每一位教师心中应该有它们的颜色。正如教师的心中有每一位学生一样。实习的学生在她的教学札记中写下了她心中的七色花,也写出了她的教育理想:
  蓝色的花瓣——象征民主与和平;紫色的花瓣——象征友谊与协作;粉色的花瓣——象征爱与生活;绿色的花瓣——象征自然与生命;白色的花瓣——象征个性与自我;红色的花瓣——象征勇气与热情;金色的花瓣——象征坚强与信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那可爱而具有非凡神力的巫婆,给予学生关爱与力量,激发孩子心中的理想。老师不仅要送花,还要教他们去种花,让七色花永远开在孩子的手中、心里,让校园落下花瓣雨,让孩子们成为社会生活的七色花……
  张增林,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