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8期
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作者:柳 丽
一、打破时空限制,开阔写作思路。
1、现实和理想结合。借助想象,能把天上拟为人间,把人间幻为天上。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诗人把繁
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的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那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为有了想象,作者才能把各自游离的事物进行碰撞、组合、搭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感受。
2、把天涯缩为咫尺。地域间的想象能跨越四海,心系万物,达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效果。如老舍在《想北平》中,虽然身处巴黎,却能看到北京的老城墙,在积水潭边凝视小蝌蚪嫩青蛙,度过愉快的一天。读者很容易被老舍浓浓的思乡情所感染。
3、把古人变为今人。新时代,想象作文层出不穷,在很多的续写作品、改编作品中,创作者借助想象为古人提供今人的条件,如《孔乙己上岗记》、《如果阿Q没有死》等想象作文,在各种模拟的情景中,让古人再现,沟通时空,显示文学作品的极大魅力。
二、预见作品未来,创新人物形象。
1、预见作品未来,构思人物形象。巴金说过:“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透过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巴金笔下的觉新、觉明的人物都在巴金的想象中不断丰满成熟的。
2、冲击原有构思,创新人物形象。最初的构想在创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郭沫若写作《屈原》剧本前,曾制定过详细的创作大纲,但大纲后来完全被打破,他曾回顾道:“目前的《屈原》真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各幕及各项情节差不多完全是在写作中逐渐涌出来的。”可见在写作中,作者的脑海中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新的意象、新的结构,作家就在反复思索,反复想象的精神世界里,感知现实,改变现实,从而创造出更完美、更理想的艺术作品。
三、盘托心理历程,印刻情绪感受。
1、梦境泄露心底的隐秘。梦,能不拘于人物、事件、细节的真实,不受时空的限制,为作家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与其他描写相比,梦境描写最为自由,最能印刻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伏尼契《牛虻》有这样一个梦境描写:孟泰尼里筋疲力尽后睡着了,在梦里他每到一处都被人叫起,旷野的石凳上、宫殿的一个黑暗房间、坟墓、甚至是海边,都有人呼唤他起来,片刻也不得宁静。这些梦境都是主人公的身心疲倦的反映,诗人亟待摆脱红尘的骚扰,哪怕是片刻的身体的闲静和灵魂的安逸。梦境透露着人们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也留下了走进心灵的足迹。
2、内心独白抒写情绪体验。独白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孙玉洁《爱的琴弦》是这样表达她对爱的理解的——“我愿意听到你的声音,它像沙漠里的流泉淙淙地响,而只要你对我说一句话,我心中的荒原就会百花芬芳。……多愿你的心是一个海啊,我宁做一枚珠贝,只要被海珍藏”。这番想象的独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3、感官印象模拟内心活动。除了梦和独白,作者往往还借助自己对事物的感官印象盘托自己的情绪。《西厢记》中崔莺莺在母亲逼走张生后,美好生活绝望时,仍渴望得到片刻安慰,“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总难系,恨不得倩树林挂住斜晖”。
维纳斯的塑像之所以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因为它极富有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也只有融入了想象,才有力透纸背的情理,神奇莫测的情节,意想不到的结局,忍俊不禁的变幻。想象,变生活的真实为艺术的真实,它如同高悬在天空的永恒的太阳,是最迷人、最聪慧的精灵!
柳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