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8期

尝试五结合评价法

作者:向平双




  现在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是考试评价。期末考试怎么考,中考如何考?教师们心存顾虑,举步踟躇。
  这个问题是课改中老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最关键和最棘手的问题。可以这样说,现行考试评价不改革,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后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要不,就是改革在口头,落空在课堂上。因为老师不会也不敢冒着被老一套评价方式的板子打在身上的危险。所以,我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尽快给我们的一线老师吃一颗“定心丸”,承诺并践行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业绩;考试命题人也应该是课改的引领者和先行者,让考试改革跟上课改步伐,并把期末考试甚至中考的命题思路、考试题型和方式尽早明确告诉我们老师。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去;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学业品行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近几年来,我们在课改实践中对学生学科学习评价有下面一些具体做法,我们给这种评价起了一个总的名字,叫“五结合评价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语文学科学习评价方面,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命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例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就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做一个基本评价,等次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考官人数以五人为宜。
  三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平时参与课外学习、校本课程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动态表现的综合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的依据。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长报告单上有具体精要的描述,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在教室和学校壁报上常设有学生学业光荣榜,取代以前的学生考试成绩公布栏。在光荣榜上公布的内容不仅有考试位居前列的学生成绩,还包括学习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成绩、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
  四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平时学习各门学科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做出描述,并打上合适的分数,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我们在学生成长报告单上设计了一栏“家长评价”,让学生将报告单带回给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并写评语、签意见、签字盖章,让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再把成长报告单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把家长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近几年我们在对学生学科学习评价上所做的以上五点尝试,已经初见成效。主要是使全校大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体验到了成功感,培养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使大多数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大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课改洪流之中;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风与学风正在我校形成。学生厌学辍学的人数也在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当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评价上所做的尝试还是初步的、肤浅的。今后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我们将就此继续探索尝试下去,力争走出一条农村中学有特色、求实效的课改大道,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索。
  
  向平双,教师,现居湖北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