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宝玉叛逆性格成因分析

作者:蒋 焰




  贾宝玉生活在地位显赫,物质优裕的贵族家庭,不仅没有走上贾家和当时社会所期望的功名仕途,反而以离经叛道的叛逆者形象,最终踏上出家的不归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宝玉的生活归宿形成如此的反差?这是困扰着许多学生乃至教师的问题。一些语文教师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总是闪烁其词,甚至把叛逆性格说成是宝玉与生俱来的。其实,宝玉的叛逆是因为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试比照宝玉所得到的物质关怀与精神关怀来窥一斑而推全豹。
  贾宝玉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取仕,光宗耀祖是人生的最大追求。
  贾宝玉所生活的家庭(小环境):贾府。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世袭爵位,朝庭股肱;姻缘国戚,裙带缠绕;贵族豪门,盘根错节。
  贾宝玉所受的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他接受的是封建正统的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耳濡目染的是功名利禄,仕途经济。
  贾宝玉和周围人的关系:贾母,贵族家庭的无上权威者,“自幼”疼爱宝玉;王夫人虽口称“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实则是反话正说,明贬实褒,疼爱之情溢于言表;众姐妹对宝玉更是如“众星捧月”,处处让着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贾宝玉从一出生开始,便拥有平民子弟无法企及的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远不能表达他生活的安逸、骄纵。作为贵族公子的贾宝玉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雕栏玉砌,出门非轿即车,前呼后拥。应该说,贾家确实给了贾宝玉丰厚的物质关怀,但贾家却没有给予贾宝玉应有的人文关怀,这才是导致贾宝玉形成叛逆性格的根本原因。
  在贾家,贾宝玉缺少的正是人文关怀。贾府上上下下为宝玉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却几乎没有人来关心宝玉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有一个“外来户”林黛玉与宝玉“英雄所见略同”,因而宝玉对黛玉是情有独钟,黛玉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仕途经济的极度鄙恶,这与宝玉是心心相印的。然而却是与贾府的期望背道而驰的,贾家一心要把贾宝玉培养成“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怎能容忍离经叛道之邪说,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了,黛玉不能成为贾家媳妇候选人,使宝玉失去了大观园中唯一的知音,宝玉的出走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宝玉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关照),有两个典型片段值得关注:
  1.宝玉摔玉。当宝玉知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神仙似的妹妹(黛玉)也没有”时,便“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许多人都把宝玉的摔玉单纯理解为任性,是“行为偏僻性乖张”的直接反应,其实不然。宝玉摔时曾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就折射出宝玉的潜意识里追求的是男女平等、上下平等,至少他要与众姐妹平等。这与当时男尊女卑、上尊下卑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这种平等思想得不到应和,就必然形成他精神上的孤独,逐步积累,形成块垒之后就必然叛逆。
  2.偷看《西厢记》。世人皆以为宝玉“极恶读书”,“愚顽怕读文章”。其实,宝玉非常聪明,这从元春省亲时的题咏和在海棠诗社里做诗时均可得到印证。宝玉非但不“怕读文章”,而且很爱读书,只不过怕读的是《四书》、《五经》等科考的文章,爱读的是《西厢记》等书罢了。且听他对《西厢记》的评价:“真真是本好书!你要看,连饭也不想吃呢。”宝玉为什么爱读《西厢记》呢?原来《西厢记》讲述的是张生和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可见宝玉的思想追求的是自由,这又与封建正统思想背离,这种思想在当时不仅得不到应和,而且要被无情扼杀。
  综上所述,宝玉得到了丰厚的物质关怀,却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处于孤立无援的他,就必然形成叛逆性格,就必然离家出走,走上叛逆的不归路。
  蒋焰,教师,现居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