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作者:陈丽萍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并初步设计方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因此,要有效开展这一活动,学生应该成为活动的主体,而备课就是其中一环。所以,教师应从传统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试着和学生“共同备课”,一起选出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初步的计划、方案。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活动主题的选定,因而较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活动气氛;其次,由于是师生共同备课,所以也便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情趣,从而能及时地修改、调整活动方案,以确保活动的质量;再次,由于选题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当然,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综合考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总之,师生对活动充分的策划和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和主要因素,甚至可以说,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活动的主要内容乃至目的。因此它要求师生花比阅读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一工作。
在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强烈的语文色彩,它应该是真正的母语学习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因此,有人认为,它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以语文知识、技能及其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习得为落脚点;也有人认为,它应该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最终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意在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然后再体现它的“综”。我想,也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其他学科交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二)、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并分组搜集资料。
学生根据师生讨论出的若干活动话题,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相关话题。具体展开活动时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以优势互补,也可以自愿结合,视具体任务灵活而定。一般四至七人为最佳,力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营造出合作而又竞争的小组学习氛围。同时,每一小组,明确分工,确立责任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原则上在同一时间内一位学生只参加一项主题活动。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查询、询问他人、自我观察等方式将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解决问题。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但阅读量得到了加大,而且搜集资料、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体教育的思想。即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深入地探究,真切地体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准确而有创造性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虽然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占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知道,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如果此时缺乏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点拨,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因此,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交流展示成果并总结评价活动。
这是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对活动的总结、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教师组织得好,学生研讨氛围浓,整个课堂应是十分活跃、精彩的。它可以是汇报与展示,可以有质疑与解惑,可以生成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下一轮主题活动的延伸。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并且有机影响对其他语文内容的学习,从而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推上更高的一个层次,真正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师要重视活动的反馈与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1)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结果的评价相结合;(2)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3)以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为主;(4)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5)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要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情况。力求实事求是地总结活动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为交流成果的迁移,主要指扩大成果的影响面,强化学生成功的感受和学习的收获,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该开辟多种渠道,寻求多个机会,让学生的成果公之于众,甚至不惜借助学校内外的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总之,只有教师组织管理和指导到位,综合活动课才能上得既活泼有序又有一定的深度。
于漪老师曾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远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通过今后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成为语文天地中的奇葩。
陈丽萍,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