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作文教学功夫在课外
作者:徐 伶
一、做好摘抄笔记,积累词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多读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实践也证明,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深浅适宜的文学、科技之类的课内外读物,日积月累,就会感到思想上有收获,还能学会别人是如何观察分析事物,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习惯,拓展词汇空间。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我要求学生准备《采珠集》,进行词汇积累和佳段摘录,并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好词好句的习惯,内化词汇学习。如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再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
摘记是一件苦差,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经常鼓励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使他们明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让他们在习作时尝到甜头,从而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写好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光读不练,还是写不出好作文。要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还需多次下笔苦练。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
首先,帮助学生选好观察对象,培养观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天地,每时每刻都有有趣的生活在闪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我们必须帮学生发掘这些素材。为了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还经常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内容,然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边观察边记录,再写成日记,学生就会有所获,观察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培养观察能力。世上各种事物虽有动静之态,简单复杂之分,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序。因此在观察时就要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就可以采用“部分观察法”,把它分成茎、枝、叶、花几部分,逐一观察,再辅之一些问题(它的植株、叶片、花朵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颜色、气味、姿态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避免了学生观察事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编好虚构故事,激发兴趣。
多数教师强调写作文一定要写真实的、亲身经历的事。我认为在真实的基础上还应鼓励、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允许合理想象,艺术加工。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提供一些简单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材料,让学生以此为原型展开想象进行虚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简单的“小白兔、蘑菇”,同样的5个字,学生据此想象,虚构出的故事就有好多。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同学走不出常规思考圈子,展不开想象的翅膀,只能写出“小白兔随妈妈去采蘑菇,开始三心二意,经教育后满载而归”之类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启发指导:森林里的蘑菇有许多种,假如采了毒蘑菇后又会怎样呢?以此再编故事。这样指导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写出了更曲折生动的故事。其他方式,如一幅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一段没有结束故事情节的录像,一段有趣的少儿电视节目,都可以让学生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生动的故事。
师生要在作文课外多做些文章,学生具有“养兵千日”之功,作文课上就不必搜肠刮肚,无处下笔了。
徐伶,教师,现居江苏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