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发展个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者:苏留华




  世界的多样性是以人的个性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人的个性越发展,社会越充满活力。语文教学是与人的个性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是语文教学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必须从指导思想、教学实施、教师修养等方面充分给予体现。
  
  一、回归生命 张扬个性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必须尊重生命,遵循生命的特点和规律,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达于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语文的人文特征注定了它与生命的不可分割,赋予了它在生命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是生命。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生命价值常常被功利的、短视的、浮泛的价值所挤压,甚至被取代。有时,语文被肢解,在机械的文字训练中把人培养成缺失生命的工具;有时,语文被图解,在泛政治的教化中把人培养成缺少头脑的接收器。这两种倾向的共同特点是忽视生命、抹杀个性。在这种教育下,灵动的生命逐步刻板,自由的精神逐步僵化。
  生命是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学回归生命,就是遵循生命规律,张扬个性。这里,需要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一是要引导学生走进生命情感的世界。每一篇课文或隐或显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和情感寄托,都是作者生命的凝结。要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读,所给予学生的才能是带体温的生命感悟,而不是被肢解了的冷冰冰的“工具”。二是要引导学生强化个体生命的体验,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同一篇课文、同一段文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体验。教师的职责是调动、鼓励这种生命的体验,而不是崇尚“标准答案”,压抑、阻隔这种体验。三是引导学生实现个性意识的觉醒。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个性教育的飞跃。唯有个性意识的觉醒,才能真正实现生命质量的提升。
  
  二、尊重主体 激活个性
  
  学生既是“发展个性”的对象,也是“发展个性”的主体。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段话,既提出了阅读的主体的要求,又提出了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概言之,阅读是主体的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丰富性,在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情感上下功夫。就阅读而言,应引导学生进入三种境界。
  1、自觉地阅读。这是阅读主体的一种主动行为。只有自觉地阅读,才能充分调动阅读主体的积极思维。在“自觉阅读”的养成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许多学生阅读的被动状态,都是由于教师把阅读变得太沉重所致。他们过多地强调阅读的意义、阅读的任务,而很少从阅读的情趣入手,把阅读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当然,除了教科书的必读课文需要艺术地引导外,教师还必须给学生指引一个可供选择的阅读空间。
  2、独立的阅读。它强调阅读主体的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反对教师和其它辅导材料先入为主的介入,提供现成的结论。只有“独立的阅读”,才能真正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让思想在阅读中自由驰骋,让情感在阅读中奔放、碰撞,从而获得属于阅读主体自身的真切的充分体现个性特征的体验,只有这种体验,才能成为个性发展的酵母。当然,强调“独立阅读”,并非不要教师的引导,但必须在主与次、先与后上作科学安排。
  3、质疑的阅读。这是个性化阅读的高级境界。读出问题、读出怀疑,才能读出有别于共性的感悟,读出超越现成结论的深度。不要怀疑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的质疑触角常常因为教学过程中民主空气的稀缺,而一点点萎缩。因此,教学民主意识的确立,对质疑的阅读,对个性的激活,对思维的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学民主,说来容易,真正做到不易。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发问,我们能乐意接受吗?当学生的质疑明显是错误的,我们能宽容吗?可以说,没有教学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创新。
  
  三、遵循规律 展现个性
  
  发展个性,既体现在信息地接受上,也体现在信息的表达上。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既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性的一种展现。如果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行为。因此,遵循个性化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看到,目前中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现象依然严重,这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个性化意识淡薄所致。要真正使学生的写作充分个性化,必须革新传统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写作环境。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我们现在对学生的写作限制太多,尤其是要求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写同一命题的作文,这往往是一种无视个性、扼杀个性的做法。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对接”教师的主观命题,显然是一种很难的事情。在这种统一的写作要求和沉重的写作状态下,“做”出来的多半是枯燥乏味、情感苍白、没有个性的“八股”文。因此,我认为命题作文越少越好,题材越宽泛越好,应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作文,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就写什么,什么让他们最心动的就写什么;时间上也不要限制得太死,一学期大体规定完成多少篇作文,什么时间有写作材料和写作冲动就什么时间写。
  写出自己。只有写出自己,才能写出真性情。无论什么文章,没有自我,就没有脉动;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个性。美国芝加哥大学招收学生,在申请表上并列了五个作文题,让申请者任选一题,并提示道:“这是你告诉我们关于你自己、你的鉴赏力、你的抱负的一个机会。每一题都可以用完全真实,或者完全虚构,或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写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消遣、分析(不要痛苦地挣扎)、创造、写作——让我们听一听你感兴趣的事情,听一听你的心声。”这样的写作,如果说有要求的话,就是要有“你自己”。这种写作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四、教师垂范 彰显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很大关系。第一,教学个性对学生人格的建立有着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同时接受着教师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表达方式。教师或儒雅、或率直、或浪漫的授课风格,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第二,教学个性使教学充满魅力。有个性的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常常为教师独具特色的授课所感染、所折服,所传授的知识(包括智慧),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第三,教学个性使学生深刻。个性化的教学是以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为支撑的。一个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教师,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性的。思想站立着的教师传导给学生的不仅是外在表现的独特性,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深度和创新精神,他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影响。显然,有个性的教师和教学对学生是一种精神引领。
  教学的个性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既需要教师的自觉意识的确立和艰辛的努力,又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彰显教学个性的良好环境。一方面,教师应当建立教学个性的追求,摒弃平庸,勇于创新,同时强化学习,加深学养,靠深厚的底蕴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教师管理和教学评价体系要宽容,允许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多做“自选动作”,让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主导语文教学的新潮流。
  苏留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