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0期

依据心理特点教好文言文

作者:林 静




  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人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拥有并不成熟的价值观,拥有旺盛的活动力与敏锐的认识力,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意志品质和气质以及萌动的性意识心理。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角色互动”课型。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由台前转为幕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角色由听课转为授课。我们当教师的大凡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讲一篇文章比自己学一篇文章所得要多。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让他讲一遍与让他学一遍不一样。
  
  二、小组互动课型。在此方法中,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间互相考查、交流、评价,以此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它的程序如下:①先把文章的内容划分成小块,一组一个内容;②课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命题,然后由老师协助调整题目内容,把重难点归纳出来,然后写在小纸片上,或胶片上;③课堂活动,先由命题组亮题,各小组内部讨论协商,确定答题人,再由命题组随意指定某组回答,然后由命题组评价亮分,最后众组质疑,由命题组或老师答疑,最后计算各小组得分,鼓励优胜组。在这个方法中,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地学习,即用命题答题的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钻研课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命的题目都能由学生自己答出来,这又充分利用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且当堂练习,当堂反馈,快速高效,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做讲台主人的成就感,它较好地解决了课文较长,容易疲劳的问题。课堂上各组积极讨论、答题、质疑,那种热烈的气氛,比任何活动都激动人心,此时老师只需宏观调控即可。
  
  三、“情境互动”课型。情境能愉悦情绪,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它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条件,是“互动”的需要,又是育人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能力发展。”我教《滕王阁序》写景部分结合配乐朗诵,让学生既能得到视觉的触发,又能得到情感的熏陶。
  四、“趣味互动”课型。可分为竞赛型和表演型。竞赛型: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竞赛类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年龄特点。通过竞赛,他们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有才还需表现”的道理。以《捕蛇者说》为例,先准备两组题目,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写在幻灯片上,然后老师主持或由学生主持学生讨论竞赛。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个小组依次答题,共3个回合;第二轮为抢答题,先站起来的学生所在组为胜,答题,共2个回合。比赛结束后,计算两轮竞赛总分,宣布优胜组,给予口头表扬。注意,课前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有较充分的预习。我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少慢差费”现象,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因为题目都是精心设计的,老师无需作补充,能轻松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表演型:文言文中很多篇目都是或情景交融或描写生动或情节曲折的记叙文体,所以趣味式学习法是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发挥集体力量的又一有效途径。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故事情节可用编镜头式,《廉颇蔺相如列传》可写成剧本式等。人物性格的传神之笔,学生把它们捕捉到了,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准确表述,这是在对文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把握了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自主学习已经代替了老师的作用,所以老师无需多作讲评,只需点拨即可,师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林静,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