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1期

抓住文眼进行探究性阅读

作者:向启刚




  《语文标准》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抓住文章的“文眼”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所谓文眼,是指那些能够集中地体现文章主旨、显示文章脉络的重要词句。例如荀子《劝学》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文《死海不死》为题目“死海不死”等等,都是文眼,透过它可以把握文章的枢纽,并能以它为突破口,展开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在1——3段里着重介绍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和两类酒客(也就是介绍了孔乙己出场的环境),而在第四段开头第一句话就指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就大有文章可做了。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围绕这句话,探讨以下问题:①孔乙己为什么只能“站着喝酒?”②他既然站着喝酒却又为什么“穿长衫?”③孔乙己喝酒的方式和他衣着的矛盾,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④“唯一”一词在文中哪些内容上有体现?它表明孔乙己在当时是什么样的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推想这样一些问题:①孔乙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经济现状吗?若有能力又为什么改变不了?②他能脱下他的“长衫”吗?③假若孔乙己能脱下“长衫”,他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④由此我们又想象孔乙己目前的情形会导致他什么样的结局?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通过对这个文眼的探究,学生们就会自己得出结论: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为了揭示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学贵有疑”,在阅读中,能抓住要点、抓住关健词句(即抓住文眼)提问,提出的问题的价值,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语文标准》在第三段阅读目标中还指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偿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些目标要求都表明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是自主性阅读,也是一种挑战性阅读,更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进行质疑探究,合作探讨,自主学习,即能很好地体现探究性阅读的这些特点,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譬如《死海不死》一文,题目即为该文的文眼所在,围绕“死海不死”这一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并探讨很多问题:①死海在地图上什么位置?为什么叫死海?②既然叫死海又为什么说“不死”?③文末“死海真的要死了”是什么意思?最后还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并查找相关的资料,探讨以下问题:①数百年后,死海真的会“死”吗?②你能想出让死海不“死”的其它办法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解决,学生不仅能够很快了解死海的特点及成因,还能掌握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
  当然,要以文眼为突破口展开探究性阅读,首先得把握文眼的特点,把文眼抓准才行。文眼即体现文章主旨或显示文章脉络的关健词句。文眼有时在篇首,如朱自清的《背影》;有的在篇中或篇末,如鲁迅的《故乡》文眼即在篇末,有的文眼常常凝结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如《死海不死》、《变色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标题即文眼,生动、清新、独创、有趣,引人入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抓住了文眼,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合作探究,也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打开探究性阅读的金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探究性阅读之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广阔天地。
  向启刚,湖北保康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