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2期
《题破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味与诗境
作者:杨向东
破山寺又叫光福寺,始建于六朝齐代,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寺心驰神往,故一到清晨就迫不及待地去游览。
首联总起全诗。点明了时间、环境和人物行踪,语言朴素平易,画面清新明朗,诗句极易勾起读者曼妙的联想。诗人早起入破山寺时,旭日东升,普照高林,水气氤氲,山色迷蒙,如烟如雾,如梦如幻,好一个流光溢彩,辉煌灿烂的旖旎景致!诗人的欣悦陶醉之情溢于言表。“初日照高林”一句,不仅实写了山林深隐静寂,葱茏苕秀,也在光照山林的描写中显露出对禅院佛宇的仰颂礼赞之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手法,就是抓住破山寺内外古木繁茂、郁郁葱葱的特征来凸现古寺的深谧幽静。此联在结构上承接得浑然无迹,“初日”承接“清晨”,“高林”照应“古寺”,可谓是达到“平淡天然”之境了。
颔联作者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极写禅房幽景,平中见奇,幽处生辉,诗人沿着林间小径逶迤前行,只见浓阴蔽日,百花盛开,苍苔满地。置身于这绿树掩映,静谧无声的氛围中,恍然有超然脱世之感,诗人于曲折幽深疑无路之时,忽见花团锦簇的禅房。这样幽静美妙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怎能不使诗人惊叹陶醉?诗人描绘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树的扶疏掩映,实际暗示禅院远离尘世喧嚣,深藏不露的特点,同时也隐隐折射出诗人对唱经礼佛,修身养性生活的心向神往。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揣度,自从清晨登山,一路行来,对诗人来讲,是一个欣赏优美风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禅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不断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生命得以栖息,让灵魂找到归宿的过程。
颈联,拓开眼界,从后禅院写到诗人驻足远眺寺后清山,只见晨光荡漾,山色焕彩,鸟儿也怡然自乐,在花丛中宛转鸣叫。身临清潭,只见山光天色与身影一起融入澄波之中,显得淡秀清明。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滋生飘然脱世之感?诗人在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中仿佛禅悟到佛家空门的奥妙,摆脱尘事的纷扰,像鸟儿一样无悠无虑,逍遥遁世,回归自然。此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灵纯洁,无不形象地暗示了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涤灵魂的奇妙作用。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尾联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尾联两句,唯闻“钟磬”,是以声衬静,愈显其静。然而声静不过是心静的表象,万籁俱寂也就是诗人万念俱寂的表露。这悠扬清亮的钟磬之音,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愉悦世界的奇妙佛音,是回荡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仿佛能把人引入到空灵纯洁的佛门净地。诗句以有声衬无声,以潭水映心洁,显得生动自然恰到好处。很显然,诗人是很欣赏这与世隔绝的禅院,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欲,“心与境寂”的淡泊情怀。
本诗从唐代起就倍受激赏。主要是它造意优美,兴味盎然。诗虽题咏初日禅院,而着眼于渲染古刹深幽静寂,从晨游破山起而以赞美空灵作结。娓娓道来,很有层次。绘景抒情委婉含蓄,意趣无穷。诗中佳句如天籁妙音,偶落人寰,令人叹为观止。
杨向东,教师,现居江苏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