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2期

口语教学方法谈

作者:彭先荣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举措。语文学科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因为具有说话才能是时代的需要。若笨嘴拙舌,就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如何把这一举措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1、运用仿拟,模仿说话。仿拟就是仿照、摹拟前人的句式、格式、语气以表现新的内容,即是让学生学会用旧瓶装新酒。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仿拟的修辞手法,可培养学生说精练、幽默、警策有力的语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在结尾处为了深化中心论点巧用仿拟,道出警策改革者的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我因势引导学生模仿说话:“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成功”,“畏惧错误就是毁灭事业”。这些便成了至理名言。可见,运用仿拟不仅训练了学生模仿说话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抓住词语,引导说话。文学作品是作家用审美的观点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形象思维,用炽热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切写照,或者对未来理想追求的形象描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一些好的词语,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说话。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亲买橘”一段写得生动感人,我重点抓住了“蹒跚”、“攀”、“缩”等词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艰难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的情景,调动学生们热爱父母的情感。有的学生主动站起来,情不自禁地说:“有一次,我的腿受伤了,爸爸背着我一步一滑地走在泥泞的路上,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襟,我不禁热泪盈眶。”话音一落,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顿时班上成了爱的海洋,我乘高潮之际,引导学生们一齐背诵孟郊的《游子吟》。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回报父母、报效祖国的理想。学生在思想上也受益匪浅。
  3、利用导语,激发说话。对学生思想上有教益的文学作品,我就采用启发性的导语来激发学生说话。在教《理想的阶梯》一文时,我的导入语便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尤其是青年人,更是满怀希望,都为自己设计着光辉美好的未来,但是,怎样才能走向光辉美好的未来呢?”学生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纷纷畅谈自己的理想,并立志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达到有激情地说话的目的。
  4、巧设气氛,鼓励说话。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将他们设置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鼓励说话。我每个星期安排一节说话活动课,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成语竞猜等形式激励学生上台说话。一次,我开展了题为《中学生能不能打扮》的辩论会。会上,我鼓励一位平时爱打扮但很少说话的女学生上台演讲,她脸色绯红地说:“中学生要打扮,爱美之心,人皆有知……。”她越说越有理,越说越激动,顿时,台下掌声雷鸣,拍手叫绝。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具有演讲的才能,我们要巧设气氛,调动他们内在的说话积极性,让他们有一个倾吐心声的空间,以此来拓宽思路,拓展思想,达到能说会辩的目的。
  5、利用教具,想象说话。想象是潜藏在学生内部的说话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为学》一文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穷和尚分文没有,只靠一瓶一钵到了南海,大家想象穷和尚在路途中有哪些困难(衣食住行)?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便出示中国地图,清楚地告诉学生四川到南海要跨过盆地,越过长江。经点拨,有一位学生生动地描叙了穷和尚漂流长江的壮举。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自身内在的说话潜能,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
  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说话才能,我们要给他们开辟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展开说话的翅膀,翱翔蓝天。
  彭先荣,教师,现居湖北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