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4期
柳宗元游记文的美学意义
作者:周云峰
宋人汪藻在《永州柳先生祠堂记》中曾有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论述:“盖先生避零陵者将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亦必曰先生。零陵去长安四千余里,极穷陋之区也,而先生辱居之。零陵徒以先生辱居之之故,遂名闻天下。在先生谓不幸可也,而零陵独非幸欤?”“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柳宗元所作二十六篇山水游记,其中有二十篇是写永州山水风物的(含《道州毁鼻亭神记》,道州即今永州市道县)。柳宗元笔下写过的山水风物,自唐以后就一直是历代文人名士仰慕追寻的目标。是柳宗元首先发现了永州山水自然之美。《永州八记》中所写的每一处景物,作者都是第一个发现者。他“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并在游历之后,用自己的笔将这些凐没无闻的泉石草木传达给世人。没有柳宗元的游历和记载,也许至今还没有人去发现永州那“怪特”的西山,幽美的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等,这些景点也就只能凐没于永州之野,至今不为人所知。值得注意的是,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每记一景,都要写到发现这些景点的经过与喜悦。例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始得西山宴游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钴姆潭西小丘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姆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袁家渴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石渠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由渴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石涧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小石城山记》)
上面所录的七段文字,具体而明确地交代了作者发现这些景点的过程,景点所处的地点、具体位置。“八记”中的八处景点,无一遗漏,就连在《钴姆潭记》中对其发现经过未作交代的钴姆潭,在后面的《钴姆潭西小丘记》中还要加以补叙。柳宗元之所以采取这种叙述策略,是要清楚明确地告诉人们,他是永州山水自然美的第一个发现者。“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就是使永州山水名闻天下的第一人。
柳宗元还十分重视对自然景观的改造。他的游记作品中,绝大部分篇目都写到了怎样去改造这些景观。在柳宗元看来,那些未经改造的自然景观是美丑并存、杂乱繁芜的。他在《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中描写未经改造前的自然环境是:“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杂乱而争植,号为秽墟。”《零陵三亭记》中改造前的自然环境是:“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这样的自然环境自然是要彻底加以改造的。柳宗元在他的游记作品中写到了改造这些自然环境的三种手段:1、“伐恶木,刜奥草”,“决浍沟,导伏流。”就是清除恶木杂草及一切污秽,整治环境。2、种植树木花草、置美石、建亭阁以美化环境。3、充分利用周边环境,重视主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较有代表性,文中写到韦使君发现了这个地方之后,先对环境进行“芟其芜,行其涂”的治理,治理后的环境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巧穴逶邃,堆阜突怒。”主人在对环境进行整治美化之后,“乃作栋宇,以为观游”。韦使君改造此处的环境,就是为了在这里建新堂,建新堂的目的是“以为观游”,所以作者在后面又特别突出了韦使君新堂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洽:“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新堂与远处的山,近处的林麓,绵延不绝的绿野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大部分都写到了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建设,有的是“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有的是“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钴姆潭西小丘记》)有的是“披荆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上下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江化为湖”。(《柳州东亭记》)或整治,或美化,或建设,总而言之,就是要突出人类的劳动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伟大作用。
山水自然之美要靠人们去发现,去改造,去建设,去美化,而人类的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山水自然景观的价值和品位。柳宗元说“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美的自然景观拥有的人文内涵越丰富,它的审美价值就越大。而这种人文内涵,往往是由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或杰出人物的登临歌吟而形成、积淀下来的。柳宗元的游记文分两类,一类是记亭、堂、寺、院,一类是记山水。这些景观经柳宗元的品题吟咏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它的美学品位。“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了人的作用。自然美必须是在与人的关系中实现的,自然山水没有进入人的审美视野,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而人类的活动:对山水自然的改造、建设,或名人的游览和游览过后的品题吟咏,更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内涵,这样就提升了自然景观的价值和品位。柳宗元的游记文所体现的这种美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他之前还没有谁如此突出地强调过人类发现、改造、建设、提升自然美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思想的提出及在柳宗元游记文中的体现,是柳宗元对我国古代美学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3]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章士钊·柳文指要·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5]翟满桂·一代宗师柳宗元·湖南·岳麓书社·2002
周云峰,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