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4期

周朴园自身阶级性对生活的影响

作者:王 加




  曹禺先生的剧作《雷雨》中的周朴园不仅是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本家代表,而且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周朴园是由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喂养而成的一个封建性的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鲁迅认为,阶级社会中的人性是阶级性和某些人类共性的统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动物”,可见,人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由于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能与社会脱离联系,因而社会属性是人性的主导方面。人的自然属性,一方面有人类特有的比其它任何动物发展程度更高更成熟的生理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又受着社会性的制约,是已经社会化了的自然性。因此,只要是处于阶级社会中的人都会有其自身固有的阶级性,而不能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即人性而否认人的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阶级性往往表现得曲折复杂。周朴园所处的时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已经深入人心。处于变革时代的周朴园,尽管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家长势力,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他在德国留过学,受过西方教育)已经决定了他必然成为一个十足的封建家长、地道的资本家,他的阶级性更多的不是出于极恶本性的表现,而是不自觉地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受着产业资产者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表现。因此他的行为受阶级性的影响非常深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阶级性对爱情生活的影响;二,阶级性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三,阶级性决定了罪恶的财富积累。
  
  一、周朴园的阶级性对爱情生活的影响
  
  周朴园对侍萍具有双重情感态度,表现了封建思想对人的真实感情的摧残。周朴园的悲剧在于:一个新型的资本家却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却要建立封建的传统秩序,一个可能转化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人物却扮演了专制暴君的角色。他自觉地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却没有得到幸福与内心平静。而每当个人情感与家族利益发生矛盾时,他总是牺牲前者,之后又在内心深处眷恋不舍,摇摆于封建思想与民主意识这两极之间。于是他既制造了他人的悲剧,是侍萍悲剧不可推卸的可恶的责任承担者,又制造了自己的悲剧,成为封建伦理的牺牲品。周朴园这一形象,揭示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可怕和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血肉联系。
  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传统的力量有时是很强大的。在封建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他的传统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后来经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洗礼也未能使他摆脱这种阴影。那时,他刚留学回来,侍萍的年轻、聪慧、贤良、美丽,不能不吸引和打动他的心扉,而他所受的新派社会思潮的影响,又为他爱上一个使女提供了可能。这是受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是一个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青年跨出的勇敢的一步,是企图冲破家庭束缚而追求婚姻自由的个性的张扬,只是这种个性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残酷地扼杀了,在这种封建专制之下,周朴园怎能与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下人结合并生有二子,站在封建家庭角度看,周朴园这是逆经叛道,是封建家庭的叛逆,是封建礼教的叛逆。他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就暴露无遗,凶残地置爱情于不顾,置道德人性于不顾,悍然将为他刚生第二个儿子才三天的情人,于大年三十晚上大雪天赶出了家门,而“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周朴园以后的爱情生活也是建立在资产阶级的虚伪本性的基础之上。如果侍萍也算“太太”的话,蘩漪是第三个,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把有钱有门第的富家小姐蘩漪娶进周家,虽然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二人却双双堕入徒有其形式而缺少实际内容的婚姻当中,彼此苦熬着没有任何情爱可言的日子,为他们日后的人格扭曲和变形,家庭的破裂埋下了伏笔,为周家日后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二、周朴园的阶级性对周家庭生活的影响
  
  周朴园正是这种腐朽的封建思想的一个化身,他的作风带有深厚的封建家长的一贯性特征,“他的话向来是不能改变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作为立家之“纲”,在封建家庭里,存在着其家长地位的稳固,周朴园虽然受着资产阶级的教养,但又和封建思想有血脉相传的亲密关系,封建家长制的古老传统必然要在他身上有所体现。因此,作为一个家长他是严厉、冷酷、说一不二的。他强逼蘩漪喝药,既要征服蘩漪,又要打击周冲,警告周萍,以此维护他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树立不可冒犯的家长形象。这就使他性格中专横、凶残、冷酷、无情的一面显得很突出。
  对待蘩漪,周朴园表现得更加严厉和苛刻。当他在楼下看见蘩漪时,他认为她不该到楼下来,她应当回到楼上去休息;当蘩漪拒绝吃药时,他要求蘩漪一定要把药吃下去,即使不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也要在孩子们的面前做一个服从的榜样。他甚至让周萍给他的继母跪下,以显示自己的权威,确保家庭的秩序。蘩漪则成了他“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中的一个摆设、一个统治的工具。作为一个家庭的统治者,周朴园则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阎王”,蘩漪不仅没有体会到周朴园的关爱和温情,反而被周朴园“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可见,周朴园在家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统治者形象:冷漠、专横、自私、严酷、无情。在这样的统治之下,这样的家庭还能有什么欢乐和幸福可言?这不仅是被统治者蘩漪的不幸,也是统治者周朴园的不幸。
  
  三、周朴园的阶级性决定了罪恶的财富积累
  
  鲁迅认为不存在超社会,超阶级,超历史的抽象的人性。因此,不能抽象笼统地谈人性。鲁迅看来,人性是具体的,属于社会的范畴,并不是属于抽象的生物学的范畴。鲁迅认为,讲文学的人性,其道理也是一样的。文学是表现人的,文学的人性就不能离开人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应该处在特定的阶级中评论一个人物。周朴园是个极其矛盾复杂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集合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和外国资产阶级的许多腐朽的特点。他的血管里流着封建主义的血液,头脑里充塞着资产阶级的思想。他专制横蛮,冷酷无情,是笼罩在家庭上空的一片乌云;他自私自利,残酷毒辣,为了发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道貌岸然,极端虚伪,努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至高无上的道德典范。
  周扬曾这样评价过周朴园:“在家庭里是一个顽固专制的家长,在生产上又是一个懂得榨取、压迫和欺骗工人的方法,口里衔着雪茄烟的资本家。”周朴园年轻时曾在德国留过学,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产业经济,懂得如何借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来发财致富。周朴园开矿修桥,聚资敛财,残忍剥削,迅速发家暴富。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小工,克扣抚恤金,大发灾难财;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对罢工工人谈判代表又软硬兼施……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他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受到社会上一般人的尊敬,“体面”的外表下掩盖着自私冷酷的兽性。马克思主义作家曹禺说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不同价值取向。资产阶级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由于他们把这些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不择手段。无产者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面对敌人,面临斗争。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以周朴园的代表的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在父子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展开,在他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中可以突出的表现出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作为资本家,周朴园是精明能干的,谈笑之间就化解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有组织的罢工斗争,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鲁大海则代表着正在觉醒的下层工人阶级。正是鲁大海的特殊的阶级性使其对周朴园的反抗则显得更彻底、更勇敢,体现出劳动人民在长期遭受统治阶级奴役中形成的彻底的反抗精神。
  王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