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4期
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辩证关系
作者:张坤锋
一、认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首先弄清素质教育的科学含义,而要弄清素质教育的含义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素质”。在很多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里,关于素质的含义存在不少误区,缺少一个科学的界定。那么什么是素质?我认为,素质就是指人们对当代自然社会各个方面正确认识程度的高低和与之相应的各种基本能力的强弱。这种正确认识的程度高,而且相应的各种基本能力强,就是高素质,反之,就是低素质。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即增进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科学了解,并帮助他们发展相对的种种基本能力,为他们成功地立足于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合格教师应有的素质,就是“教师”这个称呼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把教师的职责精辟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传道分为传科学之道和做人之道;授业包括授科学文化之业和思想道德之业;解惑有解知识之困惑,又有解思想“栓塞”之困惑。教师教出的学生是否合格,不仅是要看文化知识,还要看思想品性。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他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要接受社会的选择。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通专业。
2.要有教育心理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修养。
3.要有综合文化修养。
4.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使用及维护能力。特别是网络知识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包括在学科中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选用和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问题等。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者,是学生信息技术形成的影响者。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师德,才会引发学生共鸣,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教师为人师表,勇于开拓勇于奉献的人格,对学生有示范作用。这样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教师的品德素质高低间接影响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使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较强的素质。一个无私奉献的师德高尚、信息素质优秀的教师,无疑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
最近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应试教育可能导致犯罪”,并且这话出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口。据记者调查,戒毒所里很多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说明应试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许嘉璐副委员长注意到一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最小的“大姐大”年仅8岁,竟然指挥着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带来的一组来自教育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校园发生的毒品、暴力和性犯罪不断抬头,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一倍以上,而且65%以上都是团伙犯罪。沉迷游戏、网络成瘾的超过2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上升当中。
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辍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
在王永炎委员看来,这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应试教育这种导向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厌学、辍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
应试教育是学生为了“分”,教师为了“钱”,这也许是一个片面,但教师正确的认识了这一点,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转变观念,增强意识,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这样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去。
四、转变观念 增强意识
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教育主张,它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主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动者,在教学中首先应突出四个“转向”:①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向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提高;②由只重智育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③由只重视应试能力转向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④由只重视学生的某一方面培养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
五、采取措施 深化改革
素质教育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改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呢?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树立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具体目标,这个目标应当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融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让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课堂散发愉悦的魅力;第三,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陈旧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1)变高压型为宽松型;(2)变知识型为能力型;(3)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创设“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标,以读写为主要手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第四,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从课内向课外逐步延伸,创造条件让学生到课外去读书、去写作、去进行某项调查……开阔学生视野,磨练能力,培养兴趣特长,使其素质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第五,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语文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第六,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习惯、心理、品质、方法等都有赖于作为学习主导的教师,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学懂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确保学生会终身学习。
只有这样做,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
张坤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