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4期

让阅读教学趋向对话方式

作者:王景维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
  一、积极培养对话意识。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造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并非任何交谈都是对话。对话过程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如果没有这种对话意识,没有这种渴望,即使有再华丽的辞藻,再优美的句子,都不是对话;而有了这种对话意识,即使言辞上再激烈,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辩,也是对话,而且还可能是更高级的对话;甚至,只要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人们相互之间默默无言的相对也是对话。正如人们所说的,没有对话意识的问答,就像一个只有骨肉而无灵魂的僵尸,绝非真正的对话。
  二、善于创设对话情境。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创设课文情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教学伊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这话是谁对谁说的?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引导有创意的对话阅读。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阅读,就是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文本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等等。
  1、走进课堂,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
  2、投身实践,与生活“对话”。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与生活“对话”,要注重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读课文,变无意识的生活积累为有意识的、比较系统的生活经验积累。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3、观察生活,积累“对话”。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中观察、感悟,必然会积淀“对话”的内容,课堂上也一定能听到更真实的声音。
  4、演绎生活,活用“对话”。既然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我们又怎能不让学生在演绎生活的过程中活用“对话”呢?教师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必然能帮助学生活用“对话”,“对话”又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释放出新的光芒。
  对话,让语文教学充满了人文性;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对话,给予了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这美妙的“对话”吧!
  王景维,教师,现居河北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