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4期

语文教育要重视情感熏陶

作者:谢文芳




  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来说,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感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要素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语言,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本所选篇目文质兼美,许多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怎样引导学生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以《背影》为例。它无疑是篇非常优秀的记事散文,所记之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蕴涵着深沉的情感。但这种深沉内敛,默默流淌的情感却不一定能被十几岁的孩子充分感知。据说有的学生不仅体会不到,还说父亲翻越铁道线去买橘子的行为“违反交通规则,形象也很不潇洒”。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这类问题呢?现在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个人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这是值得肯定的可喜进步。然而,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修养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有时难免会发表一些虽个性十足,却似是而非甚至是错误的见解。
  我听过一堂课,讲的是《岳阳楼记》,年轻的女老师让学生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发表议论,一位同学说“这句话只对那些伟人适用,我只是个小人物,做不到这点,我还希望别人先我之忧而忧,后我之乐而乐呢”。而老师对这番宏论的评价居然是“说得很好!”面对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的点评应当适当,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种忧乐观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崇高精神典范,值得每个炎黄子孙景仰、遵从与追随。因此,针对上面那位学生与己无关的想法,老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你能坦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一点值得肯定。但这种看法有没有问题呢?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被贬谪过多次,但他仍不忘以天下为己任,实在令人感动。这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有伟人,也有普通人。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到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无名战士,都是用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诠释着这句话。更何况,如果大家都象你这么想,那谁还能先你之忧而忧,后你之乐而乐呢?希望大家再好好思考一下。”
  回过头来看《背影》,这是一篇至情至性至美的散文。人世间最真挚的亲情在不加渲染的白描文字中浓浓地氤氲开来。父亲攀爬的动作确实不潇洒,但是,正因为“探”“爬”“攀”“缩”这一系列动作,才让人为之动容,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坚决地去做一件几乎不能胜任的事情,舐犊之情跃然纸上。在这里交通规则问题似乎显得并不重要,至真至爱亲情的强大力量已将心俘虏,会引起具有共同中华民族亲情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是《背景》能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原因。很多人读了《背影》后,都会勾起无边的回忆,想起父母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往往不仅潸然泪下。父亲的形象确实不潇洒,步履蹒跚,身材肥胖,翻越时便更显吃力笨拙,姿势毫不优雅。但是,若不是这般艰难,而是身手敏捷地攀越,恐怕这轻松的动作是承载不了父爱沉甸甸的分量的。形象若潇洒了,感动人的力量也便消失了。由于受年龄限制,初中生的情感体验可能不会那么丰富细腻,体会不到这朴素的文字中所蕴涵的真情,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交通规则”“形象”上。这时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加以启发:“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父亲不是艰难地而是潇洒地翻越铁道线,儿子还会流泪吗?第二,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都体现在琐事上,而孩子对此往往不理解甚至不耐烦,你们和父母之间肯定也出现过种情况,能举一两个例子吗?”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解释,学生一定会对《背影》一文有更深的理解。
  文章写作讲求以情动人,教师讲课也要讲究以情动人,注重情感熏陶的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
  谢文芳,湖北咸宁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