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语文教学艺术之我见

作者:季 美 汪男娇




  提到教学艺术,它的三个重要范畴是机智、幽默和意境,这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其中教学意境是教学艺术的形式、内容与主体的人格达到完美的统一和表现的程度,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见识面的拓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电脑的广泛普及,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为主、自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所营造的那种呆板、沉寂,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面貌,已跟不上当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取而代之,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怎样的教学境界,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以及由此而关联的培养怎样的新一代学生等已成为世纪之交教育界广泛争论的热点话题。
  既然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只是科学的观点早已被人们认可,教学只在扎根教学是科学这一理论土壤的基础上,讲究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艺术的手法来体现科学,会更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
  唐诗宋词源远流长,一篇篇不朽的名作犹如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坛上闪烁。诸多精美的诗词营造的经典意境。“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前月下”“小桥流水”,还有“大漠孤烟”、“草长莺飞”、“金戈铁马”、“大江东去”……谁人不晓,谁人不爱?因此,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在今天的教学非常有必要。这种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注重教学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达到一种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诸方面共鸣。
  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应注意把握以下有关的几个环节。
  第一、教师是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的劳动者,是人类思想、道德、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间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肩负一定社会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责,是学生智力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他们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针对教师劳动具有繁重、复杂性,脑力创造性以及示范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教师若想提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具备较高的职业品质,是难以胜任,以致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应当德才兼备,应明确严谨治学、勤以进取,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为最高职业道德境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具备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在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不断培养自身钻研分析、组织教材的能力,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的能力,组织教学工作,开展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板书、创造性思维等能力。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更是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的根本基础。
  第二、注意教与学方面的沟通。
  教与学的沟通即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指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沟通。教学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与学两方面,因而成功的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意境,光靠教师单方面是难以达到的。填鸭式的教学之所以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科学地打通教与学两方面相互沟通这一环节,出现教师唱独角戏,课堂上缺乏交流的局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效果的最终表现者,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教师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教学手段,学生也同样要认识教师,掌握学习内容,采用合理的学习手段,达到师生的共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身教和自己的磨练中完善人性。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是我国教学规律之一,实践证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有学生的配合才能起效果,而学生主导地位的发挥,也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引导和启发,两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忽视哪一方,都会导致教学活动的解体,现代优良的教学思想,应当是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过程中融洽畅达的沟通美,这是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的关键。教与学,学与学多方面立体沟通交流了,才能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围绕教学内容立体交流的氛围。
  第三、钻研教材,使客观的教材与教师主观的能动创造认识相结合,辅以得当的教学方法、手段,有的放矢,让不同的知识有恰当的表现形式。
  凡是教学过程,总是少不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者相互作用,教师与教材、教学手段的关系的重要性,并不次于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关系。教师根据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能力地把握和领会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顺畅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师在学习和钻研教材时,应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准,融入自己的理解,有所创新,达到“物为我用”而不仅仅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时间也证明,优秀教师都是创造性的教师。在对教材心有所领的基础上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知识传达给学生也致关重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指教学的模依性,“无定法”指因人而异地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即“创造性”。尤其是后一点,“无定法”应是领会教学方法的关键,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即注入式的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略学生的积极主导,在学生看来,学习是强加的被动的。近年来,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在不断摸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参观法、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实验法和练习法。其中,讲授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为了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在坚持讲授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有必要提高其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频率,不仅使多种教学方法在纵向长期的教学中使用,也在横向一堂课中使用,改变一讲到底的课堂状貌,灵活地的传授方式,使学生听课的面貌积极主动。目前,国内外教育界还出现不少新的方法,国内的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等;国外如: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等。以上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或使教学更具有师生间的相互探讨性,或拓宽课堂知识的传授渠道,或系统教学内容和程序,或生动了课堂状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他们都有共同之处,即优化了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更具有弹性,拓展性,建立了这样一种观念:一堂课≠45分钟,并远远超过45分钟的课堂见闻,在立体的教学意境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智力,真正实现教育的超越时空性。
  第四、合理使用教具,尤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教具的恰当使用,会为创造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提供便利的客观条件,是由平面课堂走向立体课堂的途径。教具能形象地显示教材内容,化无形为有形,无声为有声,增强感染力,使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教学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具的合理选用,会为讲课增色不少,使课堂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常见的教具有实物、标本、挂图、画片、表册、模型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增长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在现代课堂上,利用电声光等现代传播材料和技术制作的教学器具,也被广泛应用,如幻灯机、投影机、放映机、电视机、放像机、收录机以及语言自学机、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等,若条件允许,应大力推广电教,只要使用得当,定会使讲课更直观、生动、有效、快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出现教学高潮,为立体的教学意境的产生起催化作用。同时现代化教具的适当使用,也在一定程度、意义上扩张了课堂这一讲课学习的空间。
  综上几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立体课堂教学意境的重要环节,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应以教学过程的整体效果为主,利用种种有利手段,创造一种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立体交叉、共鸣的意境,达到教与学的互悦,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我想,如果注意了以上各环节,同时注意备课的充分,有效控制课堂气氛,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及时总结课堂得失等小细节,立体的课堂教学意境是应当能够创造出来的。
  季美,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区第六中学教师;汪男娇,安徽怀宁县马庙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