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登临词的三种表现手法
作者:康亚伟
一、点染
点染的方法就是把总说和分写两者紧密结合更好地反映出情事的状貌。先看廖世美的《烛影摇红》下阕: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古渡。数峰江山,芳草无涯,参差烟树。
上两句是对“平楚”晚景的“点”,“晚霁”以下几句都是就上面两句的意思加以染化,由此可见,所谓点染,就是指抽象的评点和具体的描写紧密结合。判定作品是否用了点染方法,主要抓住两条:一条是看是否有抽象而简练的评点,一条是看是否有围绕评点来展开的具体描写。一般地说评点的句子仅一、二句(慢词中或多至三句)。而具体描写的句子则须两三句,或更多些,另外,评点与描写之间不能断开插进别的句子,至于两者谁先谁后,则没有硬性规定,但多是评点在先,描写在后。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是点,下句至篇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染。
二、衬托法
即陪衬与烘托。指在叙写主要事物的同时,有意识地叙写次要事物,从而使主要事物表现得更鲜明、生动、深刻。衬托从内容上看有正衬和反衬。试看张昇《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舟,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帘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词的整个上阕和下阕的头两句都是极写江山美景,为的是衬托出下文所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读罢,令人有“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苏轼语)的无限感慨。这里用的是以景衬情的手法。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小乔初嫁的风韵及强虏灰飞烟灭的惨烈衬托周瑜守土御敌的功业,这用的是以宾衬主的方法。
三、暗示法
即暗中显示,指不直接明白表现,而通过间接描写,让人体会真意,通常出现在不便言明的作品中,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登临名词。“可怜无数山”,不仅写千里迢迢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同时,暗示了社会上阻碍重重,使自己光复大计遭到阻挠。“青山遮不住”四句,暗示的内容更加丰富:青山毕竟遮不住滚滚的流水,北定中原之事尽管遭到议和派的阻梗,但也会有所进展。“江晚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反映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暗示恢复大业难于实现。
以上所谈就是点染、衬托、暗示三种比兴的新概括。实际上宋词中十四种新概括的表现方法都有运用。作为宋词欣赏者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同时在鉴赏的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去揭示作品的含蕴,才能产生共鸣及审美愉悦,从而真正体会宋词之美。
康亚伟,河北张家口市教育学院宣化分校中文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