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红楼梦》中宝钗形象浅析
作者:尤焕婷
人们说宝钗“世故”“圆滑”。于是,当她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根据老太太的嗜好,点了喜庆戏文,要了一点甜烂之食,便被视为一种逢迎。假如说她这样做是在讨好老祖宗,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刘姥姥二进荣国,贾母在大观园设宴款待,几乎所有的人都作弄笑话刘姥姥,惟有宝钗不见声色?宝钗不笑,正体现了她的敬老的涵养。宝钗的做法,在自己看来,也许是一种正常的敬老要求,不管是曹雪芹的时代,还是我们现代的社会,难道这么一点礼貌,也不应该存在么?
宝钗是个“冷美人”,但她并非冷漠无情之人。一、他对宝玉分明有情,但并无夺宝二奶奶宝座之意。当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手托丸药款款而至,不经意的流露出深藏于心底的感情和娇羞怯怯的情态,敏感的宝玉早已觉出,心中大为感动,连伤痛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她对宝玉,纵然没有赤裸裸的表白过,(假如那样子,就不是宝钗了)假如讲她的心同样炽烈,也并不为过,正如没有更多的理由证明宝钗深爱宝玉一样,我们也没有更多的证据指出,她对宝玉没有爱情。同为宝玉的表亲,人们总对木石前盟充满了同情和赞叹,而对于金玉良缘却视而不见。这对宝钗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宝钗和黛玉的区别就在于她能严格的克制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在有关男女大防的大关节上,这就注定了在感情上她不可能走得更远。小说第28回叙,端午节元春以礼物分赐大观园,独有宝钗所得的礼物,与宝玉一模一样。或许,在旁人看来,这正是元妃器重宝钗的象征,可宝钗怎么想呢? 书中这样写道:“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惦记着黛玉,并不理论这事。”可见,宝钗尽管对宝玉有爱恋之情,但对于家人功利的安排,是极为反感的,故采取了克制与回避的态度。机会面前,她哪里有“欲夺宝二奶奶之位”的状态呢?二、宝钗也有真情自然流露的时候,有一次,宝钗并没有克制住自己,那就是滴翠亭扑蝶。宝钗毕竟是一个青春妙龄少女,在优美的大自然面前,她的被压抑的青春个性不自觉的释放出来,看到一对玉色蝴蝶“一上一下迎风翩跹”,不禁觉得“十分有趣”想扑捉来玩耍,便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边抵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可真是一段让人怦然心动的美丽文字,一个妙龄少女,做出如此欢快的举动,真的让人爱煞,可惜,那不过是脱离了束缚的一瞬,我们有理由说,她自然还是一个稚嫩的小女孩,只不过,在她选择了某种信仰之后,她能毅然抛弃掉那些在她看来不合时宜的人性天赋罢了。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克己、淡然的精神,即她对儒家的道德标准的深深皈依,倘有一点不自觉的游离,她都能够战胜自己,重新回到自己认同的轨道上来。在感情上也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执着,只是有些可悲罢了。
人们说宝钗是个俗人,心醉于功利、地位和权势。假如我们走进宝钗的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宝钗本身具有理想主义情操和精神。宝钗是痛恨世俗人等贪婪无厌的,只不过,她的一种宽恕的精神一直在使自己远离激烈的批评,她对身外的世界保持有限制的接触。宝钗有诗叫《螃蟹咏》,其中有一联说:“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然是横行一时、到头来不免被煮食的螃蟹,但是拿来给那些心机险诈、善于搞阴谋诡计、不走正路、得意时不可一世的政客、野心家画像,也十分维肖。他们最后不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吗?这真是对世人性情的大揭露,只可当得酣畅淋漓四个字。宝玉一向是偏好黛玉的诗词的,到了此时也说“写得痛快”。这固然不合与宝钗一向的温柔敦厚,但也未尝不是宝钗在面对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人生的种种冲突时的一种愤懑。众姐妹也说:“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见,宝钗确是在借题发挥“骂世”,如果一项项的去比较,世人又何尝能够逃离衡芜院“螃蟹咏”呢?
宝钗的出身环境,儒家的人性本善论,注定了宝钗要对世人做最好的估计,然而,在那样的的环境里,她必须藏愚守拙,因为她懂得水满则溢的道理,她懂得谨守自己的纯洁,这也许就导致了她的所谓的冷,但是假如要入世,宝钗也积极担当,做事兢兢业业。
宝钗李纨和探春共理家政,最让下人们感到头痛的,也就是宝钗了。这很容易理解,宝钗的所思所行无一不切合当时的封建标准,让一切的衍生都无从自由的伸展。在理家时,宝钗必须同满脑子的钱财利弊的“市侩”划清界限。她说:“你们才办了几天事,就利欲熏心起来,把朱夫子都看虚浮了。”所谓陷入俗物而不俗,这正是宝钗的境界。
在后人论定宝钗有追名逐利的心境的罪证里,有一条,那就是宝钗的《柳絮词》。宝钗在咏柳絮词中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固然,言为心声,但是,假如由此而断定,这柳絮词抒发了她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心声,这未免冤枉了宝钗。我们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觉到的是作者乐观主义的情怀。同类的诗,为什么看不到宝钗诗中所赞颂的那种不同流俗,自强不息的精神?难道在众姐妹的眼中,这诗也做追逐名利的解读么?自然并非如此,解读文章,最难的就是去掉观者自己心中的障碍,切不可以自己斯时所想所感断定别人。最能做到的就是不妨联系过去未来,看在当时的语境里头,文字究竟承担了什么样子的意象和境界。那么,当我们重观柳絮词,不妨借用庄子的话语来说:“乘天地之正气,御六气之变”。这恰恰是一种自由向上的大气象。是宝钗积极入世的表白。
宝钗小小年纪,为人历练周全,贾府的人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史湘云手头紧,拿不出钱来做诗社的东道,她资助她成功地办了螃蟹宴;家贫的邢烟住进了奢华的大观园,宝钗暗中补贴照应;香菱受泼妇嫂子的气,宝钗毅然挺身站在香菱一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回来一些土特产,宝钗挨门送到,并无遗漏一处;对于贾环,她也看做宝玉一样,并没有如贾府其他人,因为他的不出众就给予足够的蔑视;就连赵姨娘这个最容易挑剔的人物,也对她大加赞赏。没有道理讲,宝钗总愿意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她在做的,只不过是用一种仁者爱人的心态来处世而已。难道非要贴上收买的标签?对于黛玉,宝钗更用一种包容的精神,用一种无尽的爱来接近。黛玉的性情自然大家都知道,敏感多疑,我们不妨理解为一种失怙之后对世事的不信任而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对此,宝钗只能春风化雨。黛玉因为多疑,更兼了情障,难免对宝钗有所误会,可是,对宝钗来讲,既然连对宝玉的爱都能克制住,那么把黛玉看成是自己的情敌纯属无稽之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中,钗黛间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黛玉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是最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今。”宝钗劝慰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一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做司马牛之叹呢?”从此以后“孟光接了梁鸿的案”,钗黛二人越走越近。倘若宝钗笼络收买,以黛玉的聪明,能做到么?假若有一份的虚情假意,难道黛玉不晓得?书中每到最后,两人的感情越发的好。到了“抚琴”一段,更可见两人惺惺相惜,心灵互通之意,这难道也是造作出来的?
可以说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她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有出众的才智;她有温柔敦厚的性格,有超俗豁达的心胸,尽管她身上有很深的封建烙印,但是却无法掩盖她身上人性美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红楼梦》。
2、《中学语文教参》(2005年9月版)第六册73页至74页。
尤焕婷,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