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桃花源记》中“渔人”小议

作者:何善锋 张金根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看似有点儿聪明,实则是一位不识时务、狡诈险恶、背信弃义的“愚人”,作者巧妙构思,借用“渔”和“愚”都读作“yú”的谐音,本是写“渔人”,实则写“愚人”,对“渔人”作了辛辣讽刺。
  
  一、“渔人”不识时务。文中所述魏晋时期,那时政治黑暗、社会腐败、民不聊生,“渔人”无意中闯入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安静平和、生活富足、民风淳朴的绝景佳境——桃花源,对于这样一位极为普通的渔民,能撞上如此大运真乃三生有幸,面对村中的热情、和睦、诚恳的村民和风景优美、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他却“停数日、辞去”,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为什么不牢牢抓住,请求留下来居住,逃避现实乱世,而要主动“辞去”呢?古语云“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等不识时务之人,岂不是“愚人”?
  
  二、“渔人”狡诈险恶。“渔人”执意“辞去”,态度坚决,本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无可厚非吧。可他出去后却“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做标志的目的,我们猜想,无非有三:一是以后自己再来,安乐享受;二是带别人来,不劳而获;三是带官府来,横征暴敛。渔人狡诈之心竟如此叵测。果然,他“及郡下”就“诣太守”,且带太守手下“寻向所志”,如此险恶之徒能被神秘的桃花源中人容忍吗?能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作者所称道吗?有着如此丑恶行径,就是“愚人”。
  
  三、“渔人”背信弃义。桃花源人是善良的、真诚的,他们“见渔人,问所从来”、“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热情款待他(渔人),临别之际,渔人连一个“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要求都无法为其作出承诺,真是一只“白眼狼”。他不仅把此事弄得满城风雨,连远在南阳的刘子骥都知道这件事,若不是“寻向所志”时,“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人五、六百年来辛勤建设的宁静、美好的天堂仙境,岂不毁于一旦?如此背信弃义之小人,可憎可恶,“愚”之至极。
  何善锋,张金根,江西永丰古县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