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作者:王日淦




  近日,我有机会观摩了一所省级重点高中举办的校园戏剧节的汇报演出活动。我很惊讶于学生的精彩表演,我也慨叹于这所学校语文老师的眼光与努力。小品、话剧、戏曲、音乐剧,这些,学生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他们是怎么懂得如何编剧,怎样排演的?他们又是怎么策划、构思整个演出的呢?这些学生与我所教的众多学生并无不同,他们是如何突然“长大”的呢?我更通过这样的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怎样才能激发出来?这所学校的老师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在培养学习兴趣,引发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热情上,我们又作了多少思考,做了哪些努力?一个戏剧节,历时一个多月,她牵动了全校学生的心,她使学生为之兴奋,为之盼望,为之鼓舞,为之跃跃欲试,为之牵肠挂肚,为之手舞足蹈。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不少班级,单是拿出来交流的剧目就有五六个,有的剧目几易其稿,多次修改,反复排练,有的剧目因没有被选上参加汇报演出,全剧组乃至全班学生都哭了。有一个班级因排练《哈姆莱特》的片断,全班掀起了看原著的热潮,一段时间内,剧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谁让昨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朝的泥土?”的台词成为班上的流行语。他们的心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热情被撩拨起来了,他们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会说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生不喜欢语文课?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怎样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对什么是“学习能力”,却总是语焉不详,而顾左右。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有谁能说清楚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培养了学生的哪些能力?我们所培养的这些“能力”是学生的发展所真正需要的吗?这些“能力”的真正作用又怎样来衡量呢?这些“能力”的深度、广度、厚宽又通过什么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一个剧目的最终演出,它牵涉到学生的多少种“能力”啊。编剧,需要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构思故事、揣摩人物;了解历史典故、掌握社会知识;把握艺术特征,体现舞台要求,等等。导演呢,需要文学功底、艺术的常识,社会生活的深刻细微的体察,更需要组织、协调、领导、管理的多种能力。演出呢,需要的是整体协作、集体互动、全面统筹、齐心协力、准确定位、张扬个性。演出中,需要学生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来充分表现。他的一句台词,一段唱腔,一个动作,一脉眼神都会表达出与剧情有关的丰富内容。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一位学生为了练好下跪的动作,仔细揣摩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反复练习,在正式演出前,膝盖都跪破了,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像这样的一个动作,在学生的内心中会留下一段怎样的印记啊。这种体悟,展现,身手口脑的综合运用,不是能力吗?所有这些能力的展示正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也正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真正需要。有了这些,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还愁得不到培养、得不到展现、得不到发挥?而这些,可都是通过这样富有创意的活动才充分展现出来的呀。
  三、先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当见多了公开课上,貌似“自主”学习,实则由老师包办代替,由老师“自己作主”牵着学生的鼻子进行“预设”表演来传授所谓的“知识”时,我们迷惑了;当看多了优质课展评中,学生四人小组,在老师的一声令下,立即积极行动,嗡嗡嘤嘤地进行所谓的“合作”式“讨论”,而几分钟后又在老师的命令声中戛然而止时,我们糊涂了;当听多了竞赛课中,学生在老师的成功“引领”下,丌始脱离文本,进行不着边际的所谓“研究性阅读”时,我们傻眼了。天啦,难道这就是“自主、合作、探究”?选择剧种,编写剧本,精心排练,设计舞美,准备道具,这是不是“自主”?编剧中的全体参与,演出中的整体行动,这是不是“合作”?研究剧作特点,仔细揣摩人物,精心构思故事,多方查阅资料,比较排练效果,验证表现手段,这是不是“探究”?回答显然是肯定的。
  王日淦,江苏泰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