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改革
作者:李天合
四、引导自主参与,优化习作教学的流程。
《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应抓住教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之间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段话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习作教学思想,强调学生是习作的主人,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习作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一)习作拟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奉命作文”、“应试作文”是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这种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让学生“自主拟题”是对命题作文的重大改革,它突出了学生在命题这一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拟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一般说,学生的“自主拟题”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组织学生从交流观察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观察素材中自己拟定习作的题目。中间阶段,组织学生评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初步掌握拟题的一般方法。后面阶段,要求学生在写观察材料时,就要自拟题目,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自拟题目的良好习惯。
(二)习作指导要在开阔学生习作思路、启发学生自由表述上下功夫。目前的习作指导,通常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出个习作题目,不作任何指导,让学生自己写,不少学生望题生畏,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或教师提供提纲,搭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这两种形式的习作指导,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局面。有效的习作指导,必须在开阔学生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下功夫。要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必须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登山的活动后,根据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一事多作的训练,通过训练,既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做到同一活动,多种拟题;同一题目,多种立意;同一中心,多种表达。
(三)习作讲评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习作讲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四个参与:态度上,积极参与;人数上,人人参与;过程上,全程参与;形式上,多样化参与。比如:重点讲评、对比讲评、分组讲评、欣赏性讲评。
(四)习作批改形式要多样,要尊重学生原意,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在习作的批改中,一要讲究批改形式的多样性。可采用小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批自改等多种批改形式。到了小学高年级,要把批改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批自改上,这样做一可以使学生经历完整的习作训练过程,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批改成功的快乐。二是注意尊重学生的原意,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批改学生的习作,切忌大删大改。尊重学生原意,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五、完善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欢乐。
《课标》指出:“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是否表达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习作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课标》精神?应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让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获得这种快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所有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决不是仅仅看他所教的学生考试平均分的高低,或者班上几个尖子获奖多少,而应该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都喜欢作文,是否把写作作为一种享受。这正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都爱上了习作,对习作感兴趣,把习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他们就能乐意写、自觉写,进而就能敢于写和善于写。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多练练出来的。要帮助学生努力实现由害怕写、不愿写到乐意写、自觉写的飞跃,关键是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习作教学应完善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分数激励。1、针对差异,采用差异评分法。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同一次习作,好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可以不同,对于习作困难大的学生,只要习作内容真实、基本符合题意、语句较通顺,就至少可以给80分(当然,差生的80分与好生的80分的含义是不同的)。2、采用单项评分法。学生的作文,只要达到符合题意、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要求,至少要给80分。如果在这基础上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无错别字和病句,就可以打满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敢于打满分。3、采用多次评分法。如果学生的习作偏了题,应暂不打分,让学生重写后再评分;如果学生习作内容不真实,条理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应先给个70分,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二、三次的修改,并加以改分,直至师生满意为止。这样,就能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二)评语激励。作文评语除了根据习作要求具有针对性外,还要有激励作用。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如:“这次作文通过你自己认真地修改,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你看,你这个词用得多妙。”德国学者海固·雷霍曼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批语使学生觉得老师“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贬义的批语不宜直露。例如:有个学生一篇作文就有20个错别字,老师的批语是:“你这篇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挺不错,就是错别字太‘嚣张’。”有个学生的习作通篇看不到除逗号外的任何一个标点符号,于是老师的批语是:“你偏爱逗号,不喜欢其他标点符号,所以习作一‘逗’到底。”
(三)评奖激励。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可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如: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小小发明家、优秀通讯员、优秀小记者等等。不过,评奖激励要注意的两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班里的学生人人参与;二是要尽量扩大获奖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促使他们把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四)成果激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习作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三是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习作教学,其核心就是要使小学生在低年级时乐于写、中年级时敢于写、高年级时善于写。要改变以往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提高习作教学效率,习作教学就得切实遵循这一循序渐进规律,别无他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邓治安等主编:《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黄小红等主编:《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李天合,男,广东阳山人,广东省英德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文讲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