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文化内涵
作者:李 琳
一、指实际景物中的杨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这是专门咏柳的诗中较出名的一首。诗中对春风绿柳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新颖的描写,构思新巧、色彩鲜明,读后令人赏心悦目。“最爱湖东行不足,绿仰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沙堤上,柳树成阴,但可惜诗人却未能游览一会,那一排排阿娜多姿的碧柳掩映下的湖堤,竟成了诗人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写出了绿柳成阴,倒映江中;和风轻拂,送来(舟中女子的)情郎嘹亮的歌声,描绘了怀春少女心中的无限甜蜜。
二、表“折柳赠别”的典故
距长安以东二十里的地方,渭河有条支流流经这里,是为灞水;其上有桥,是为灞桥。汉文帝死后就葬在这里,因此他的陵墓被人称为“灞陵”。长安人每送客东行时,大多送到这里,且折柳枝赠给离别的人,以表惜别之情。后“折柳赠别”渐成习俗,骚人墨客乐承其韵,使“折柳”入诗入画,在其他地方送别时未必真有“折柳”的,亦引其入诗。如“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就是引用这个典故。再如:“参差烟柳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阳古道,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柳永《少年游》)亦是引用这个典故。他们并未真正有“折柳”这一动作,只不过是引其入诗,渲染离愁别绪罢了。而直到现代,“折柳赠别”的观念依旧深入人心,鲁迅先生在一首赠别日本友人增田涉的诗里就有“却折垂杨送客归,心随东棹忆华年”。
三、因有“折柳赠别”的典故,故有时虽是对实景的描写,却也是为了渲染离别的氛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一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那满栽绿柳的堤岸,徐来的清风和一弯残月,不知勾起过古人今人的多少离愁。而王维《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般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着一“新”字,不仅写出了路边杨柳的碧绿如洗,更为三、四句蓄势,营造出别离的氛围。再如王维的另一首诗《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客行稀,罟师荡浆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虽也是写渡头的杨柳,但却是为了渲染离别的气氛。
四、指古曲《折杨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就指《折杨柳》又叫《折柳曲》,其声哀怨。诗人夜不能寐,原来是听到有人吹奏《折杨柳》的古曲。而在一首边塞诗中,王之涣却赋予其更为广阔的意境和复杂的情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凉洲词》其一)这儿的“杨柳”,也是指《折杨柳》,诗人饱含悲情地劝慰戍边将军士(同时也是劝慰自己)不必用羌笛吹奏出感人的《折杨柳》的古曲了,春风(朝廷的恩泽)是吹不到这荒凉的边塞之上的﹗
五、表寒食节柳枝插门的风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翝《寒食》)相传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曾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曾随同自己出亡的人。介子推不愿受封赏,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想通过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不肯出山,与其母一起被活活烧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都折柳插门,禁火寒食,故这一天也称寒食节。这首诗写寒食节百姓不得举火点灯,而侯门公府却因为皇帝特赐火烛而灯火通明、轻烟缭绕。那宫庭斜插的柳枝,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真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六、表地名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温庭筠《过五丈原》“柳营”即细柳营。“细柳”是地名,在长安附近,西汉名将周亚夫曾屯兵于此,这里借指诸葛亮的军队。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诗中的“细柳营”也指此处,只不过此时它已成了长安人游乐的一个去处了,昔日军事重地那杀气腾腾的气氛,早已荡然无存。
七、用柳喻雪
相传东汉名相谢安有一次和家人一起谈诗,正值大雪纷飞,谢安指着户外的飞雪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子谢朗马上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是有名的才女,立即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为称赞,夸其才思不凡。谢道韫的这一句诗对后世咏雪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将飞雪喻着轻舞飞扬的柳絮,优美形象、生动传神。“柳絮”因此成为后人喻雪常用的一个意象。如“拥柱轻若絮,吹樨净若沙。(梅尧臣《十五日雪》)“绕树莺雏应罢语,漫天柳絮最争飞。”(钱谦益《春雪》)“万里彤云密布,长空琼色交加。飞如柳絮落泥沙。”(晁叔《临江仙》)“堆积琼花,铺陈柳絮,晓来已没行人路。”(黄庭坚《踏莎行》)而谢道韫也因此而被称为“咏絮才”、“谢女”等。“咏絮才高”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典故。
八、用柳喻眉毛
因柳叶颇似人的眉毛,因此人们常以柳叶来喻眉毛,如“柳叶眉”。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玄宗回宫之后对杨贵妃的怀念时写道:“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归来之后一切如昨,只是物是人非,教人如何不伤心垂泪。
九、用柳喻妓女
柳枝轻柔,柳絮纷飞,都易随风而起,这点和妓女的身份很是相像,所以人们又往往将烟花柳巷所在地指娼家,将柳絮喻妓女。吴伟业在其《圆圆曲》中写道:“可怜思妇楼头柳,认着天边粉看。”“粉絮,”即白色的柳絮,喻指未从良的妓女,这儿指陈圆圆本已是有夫之妇,却仍被人视作风尘妓女。有此不幸,也难怪吴三桂这厮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了。
李琳,贵州大方县猫场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