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

作者:王晓玲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适应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呢?本文将从课的导入、课文讲解、作文教学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导入情境的创设
  
  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我试图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导入之中。例如我教《桂林山水甲天下》,讲授课文之前,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美丽异常,她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而桂林的山水,则是镶嵌在这幅图画上的一颗明珠,她一年四季都放射着奇异光彩,吸引着中外游客。你们想看桂林神奇的水,奇特的山吗?”通过老师这样声情并茂的描述导入,桂林山水的美景好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就进入课文特有的情境,有助于下面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除此之外,我依据教材,还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导入。
  学习源自于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孩子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问题情境能造成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要学。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问,让学生在渴望答案的情境中学习。如教学《搭石》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什么叫做“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带着求解疑问的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故事导入
  小孩子对故事总是有着强烈的喜爱,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在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一些周恩来的小故事,让周恩来的风采深深地吸引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诗词导入
  中国古代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如教学《长城》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诗句,在导入时让学生吟诵这些诗句,在这样的引导下,一幅幅描绘长城的雄伟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脑海中逐渐形成了对长城的崇拜感,为理解课文作下了铺垫。
  4、音乐渲染情境导入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因此,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性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为了营造悲伤氛围,可放一些伤感的音乐;为了突出欢乐的气氛,可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再如,上《生命生命》这一课,我播放一段婴儿生产的录像,让学生通过亲眼目睹婴儿生产的艰难来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而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音乐渲染情境导入法,播放儿歌《幸福拍手歌》,还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做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了,音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中。
  
  二、情境教学法在课文讲解中的运用
  
  当学生入情之后,充分利用他们进入情境的感受、情绪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语言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课文讲解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感受、体味文字呢?我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是这么做的。
  1、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很好地理解教材中描写的形象是让学生动情的关键。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好篇目,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会渐渐地涌起。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图画、音乐、表演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让学生如临其境,整个心灵都感受到文字描绘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情境。如《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浓郁的情境,就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2、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
  当学生真正感受课文形象并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他们会把手举得高高的,有很多问题要问。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抓住这个由细读进入精读,读出课文神韵的好时机。此时,教师要能敏锐地感到情感的浪花在学生的心中涌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涌起的情感浪花得到深化而盛开。
  3、在表情朗读、角色扮演中抒情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后,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想读课文,抒发自己对文字的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感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若运用角色表演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创设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他们情绪热烈,想象和思维积极展开,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
  片段训练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片段训练时,创设情境展示生活的情景,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感知材料,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训练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展现生活的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高涨,表达欲望强烈。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写事物,形象具体,易于表达。我认为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提供作文题材,优化作文教学。
  1、带入实境
  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叶圣陶语)例如,给学生播放《猫》电影,让学生看后把感触写出。
  2、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窄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校内的、校外的,有大型的、小型的。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练笔。如拔河比赛、运动会、大队活动、放风筝比赛等等。可以让学生先到室外尽情玩耍,回到教室后,再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来。例如,利用学生自发组织的,为语文老师庆祝的生日会,让学生吃完蛋糕,在兴奋的气氛中即刻写篇作文。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3、再现生活情境
  不是所有我们需要的情境都可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任意的取用,再现生活的情境是个好方法。通过再现生活的情境,同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尤其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再现生活的情境提供了可能。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应结合个人特长,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创设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并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
  王晓玲,深圳市宝安区观澜库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