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沈益中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要求、学生做的模式。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越权包办,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去进行阅读,自己去感受、思考,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但自主阅读并不等于自由阅读,老师也并不能让学生“放羊”,而应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引导,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课堂上,一篇阅读材料放在面前,老师不应该先入为主,喋喋不休地暗示、明示或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学生会丧失进一步求解的的兴趣,只是机械地被动接受,再好的阅读材料也味同嚼蜡。面对课文,老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的做法是:巧妙设计“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可怎样写”的教学环节,灌输“我阅读,我做主”的理念,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求解的兴趣,告诉学生,阅读材料是活生生的、具有审美情趣的,而阅读主体——学生自己则是富于激情生命的,两者相碰,其实就是思想的碰撞,与作者的神交。每一次阅读,其实就是一次与作者的神交之旅,在这个旅途上,有与作者心灵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体验,每一次阅读,学生如果抱着与作者神交的目的,以“乐之者”的态度对待,必定兴趣大增,热情骤升,欲罢不能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经常性的,稳定性的行为方式,是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养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处处显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阅读主体,老师不要把自己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是自己的事,是“有意”、主动进行的。在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资料的习惯,自行扫清文字障碍,搜集有关资料,储存阅读理解所需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未雨绸缪。实践证明,查工具书,查资料是进行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之一。培训学生养成动口、动脑、动笔的习惯,在阅读中,老师不为学生预设阅读目的,不告诉学生阅读期待,而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课文,在课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并作出自己的欣赏、评价和质疑,老师应以开阔的胸襟,欣赏的态度接纳学生的阅读“成果”,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有了“成就感”的学生,就会说“看我的”、“我能行”,并逐渐丢掉老师这根拐棍,而自主畅游阅读的辽阔海洋,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也就形成了。
  
  三、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
  
  良好的阅读情境,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保证,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总能善于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情境和氛围。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巧妙设置情境,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巧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相关的积累和经验,为文本材料与读者搭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使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语言材料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最后达到“神交”两化的境界。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并产生联想和感情的共鸣。由于情境的直观性,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创设学生自主阅读情境中,教师自身应转变观念,应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主体性,把阅读的主权交给学生,要相信学生通过阅读一定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放开手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造,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我们的课堂也会活跃起来,美妙起来。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茫茫的人海,无边的教诲,我们也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因为年龄、性别、个人的禀赋、家庭的教养、生活环境、时代文化的差异等等,形成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这也就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面对的千差万别的阅读主体,老师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不同的个体进行师生互动。面对不同的有差异的个体,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可能千人一面,众皆雷同,而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的体验达到同一深度,对学生不同的体验,教师除了尊重,别无他法。因为尊重可以使它百花齐放,更加异彩纷呈,这样,老师也就容易理解“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应允许学生自主阅读中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学完《五柳先生传》,我问学生:“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因为他“不慕荣利”“好读书”;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因为他“忘怀得失”。而另外一些学生说,我不喜欢,因为他“性嗜酒”,我不喜欢,因为他消极避世,种种观点不一而足,我都加以肯定,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都予以赞扬,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饶有趣味,把阅读体验不断引向深入。
  
  五、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
  
  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对阅读材料作多角度解读,而不因袭旧说,墨守陈规,引发学生的能力动性、创造性,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自设的角度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如在阅读《夸父逐日》时,一般的从积极的角度解读,认为夸父是一个英雄的形象,他有勇敢的与太阳追逐的精神,有想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有死而不已的为人类造福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教读课文时,我启发学生看能不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同学们经过思考,有一个女同学说:大家认为夸父逐日是积极的,可我认为他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破坏自然,破坏人类耐以生存的家园。夸父是一个巨人,跑起来会使大地剧烈震动,岂不是山呼海啸,地动山摇了吗?夸父逐日因口渴而喝光了黄河、渭水之水,还要喝北边大湖之水,水都喝光了,岂不是要给人们带来生态灾难?这还是为人类造福吗?同学们对该生的精彩解读报以热烈掌声,掌声中同学们明白了:阅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会得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一旦有了新发现,就会感到其乐无穷,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从此,会乐此不疲,因为,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期待。
  
  六、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多种多样,或默读、或诵读;或圈点勾画、或眉批尾注;或动口动脑、或手脑并用等等,老师应告诉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自己的喜好不同、阅读的要求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这样,阅读便可以得心应手的开展,在阅读中不可千篇一律死守一法,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把握,以求在阅读中获得更多、更好的阅读体验。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通过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多角度解读课文,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沈益中,湖北麻城市张家畈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