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用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作者:王朝霞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推进教育不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具备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和谐,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此课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展示课,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实践课。“生本教育”的理念来自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他倡导教学以“生命”为本,高度尊重儿童,教育的宗旨不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所谓教学,是在教师支持下的儿童自主的学习。
正是本着“生本教育”这一理念,这堂课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展示无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接受任务的初期显得有些彷徨、犹豫,但经过指点后显得兴奋而积极;总体来说,他们的情绪是愉快的,因此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因而在整个过程中也给了我不断的惊喜和启发。可以说,正是因了两位教育探寻者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融合到了一起、完美体现于教学流程中并达到了多方面的和谐,我的课堂教学才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也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而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的完成这种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这堂展示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我只是提出了教学意图和大致的要求,在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要先后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详尽的分工——列出计划书——查资料——筛选、借鉴资料——创作作品——讨论修改——制作课件和展示品——课堂展示(即公开课)。由此流程图,大家不难体会,遵循了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原则,传达出传统教学要求上的四项规范训练——听、说、读、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三维评价法”的理念,即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给学生不同程度的收获。
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在目标的实现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和谐。
二、教学内容的和谐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与现实生活相通相融并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与时代生活的主导意识合拍。
这堂公开课展示的内容是各个小组经过精心准备制作的课件和作品成果,有传统的对联、诗歌,现代的倡议书、广告词、横幅、活动策划书等。各种文学样式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属于语文的范畴,又紧紧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主题展开,为迎接第36个“世界环保日”和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又加强了对三篇课文的深入学习。
因此,此堂课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与现实生活的较完美的和谐,其思想性、文学性及审美性都与当今社会主流同步。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和谐
和谐的基本特征是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要素的个性或并别:“统一”则体现了各个要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
此堂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教学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如,此堂公开课涉及到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谈活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和谐统一,才具有实际意义。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是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得”与“习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学得”重课内。主要面对教材世界,以“指导”“训练”的方式,有计划的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习得”延伸到全时空,面对生活世界,以“感悟”“积淀”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里去感知美、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语文学习过程是用“学得”与“习得”的和谐,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生活语文学习化。
通过让学生学习创作对联、诗歌,写倡议书、横幅、广告词等,学生能在“学得”与“习得”间明白更多的学习内涵,将语文的生活化与文学性体会得更加透彻。
四、师生关系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的情绪(受表杨、愉快、满足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振奋,愿意学习:不好的恶劣情绪(受压抑、遭排挤、烦恼、害怕等)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厌恶学习。客体(学生)的情绪与主体(教师)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这是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取得教学实效体现教学魅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之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有洞察力。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和闪光点,明确知道每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按教育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其发展。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有责任管理和考核学生,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回想这堂公开课,我在设计教学及督促学生自由分组、辅导学生解疑、协助修改作品、培训学生展示的整个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了最大范围、最深层次的交流。很多细节都是温馨而激动的,当学生舒展开紧锁的眉头对我说谢谢时,当我表扬一个经常受批评的男孩他眼中流露出惊喜时,当一大群学生着急地围着我等待解答时,当一组成员骄傲的拿来作品等我评价时,当曾经怯场的学生站在讲台前大声讲解时……我很享受也很感概。不知不觉地,这之后的语文课变得好上了:学生的配合积极了,眼中的微笑也多了,学习风气也浓了。也许这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在交流中达到的一种美妙的师生和谐关系吧!
五、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还要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生本教育”倡导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职中语文的学习重点不只是提高语文能力,更加侧重语文能力运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此外,我们还要关心学生将来再学习的情况,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当学生完成分组的任务后,他们从合作的经历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正是达到了学习与再学习的和谐。
以上阐述只是借助一堂“生本教育”的活动展示课为例谈论的些许体会。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和谐教学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我们只是致力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因素和谐或接近和谐,从而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
王朝霞,广东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