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引导学生关爱教材中的言语生命

作者:史惠霞




  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把握语言信息,还要感悟体验生命信息,这二者往往在人们感知的大脑中碰撞、交织而融合起来,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或精神力量,就是言语生命。言语生命的重心是深刻的意蕴,这是它产生活动的根源。黑格尔指出,意蕴是“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它通过言语表现为“言中之意”,即形而下意蕴,指某一文本内容传达出较明确的具体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它还体现出“言外之意”,称为形而上意蕴,反映普遍的、永恒的精神体验和哲学思考,表现出对人类命运和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究和追问。例如读里尔克《豹》,理解形而下的意义,豹囚在铁栏里,目光“疲倦”,迈着“柔软的步伐”,它的“意志昏眩”。并能形而上地领悟到,西方失去生活自由的荒诞世界和人“异化”的生存状态。由此可见,理解是打开作品大门的一把钥匙,重要的是对其内容中蕴含的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究,达到一种理性的认识。进了门,还要求更深入一些,就是以较强的领悟力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意境进行感触、体会,把握其内在意蕴。由此可见,从理解到感悟,激活了言语生命,而这“言语 ”中“生命”展示了其内蕴的丰富、深刻。
  阅读、鉴赏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它反映了各自的阶段性,又有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特点。阅读是基点,直接接触语言的资源。只有大量广泛的阅读“言语”作品,才能提高语言能力,为鉴赏和写作打好基础。鉴赏,是带有创造性倾向的感知、理解、体验和品尝活动,文学艺术接受的较高层次,它向“阅读”和“写作”两头开放。是对作品意义的一种发现,一种创造,提升了对“言语”的阅读,而且启迪生发了“写作”欲望契机。这两项阅读、鉴赏是吸收、提升语言信息的阶段,接受前人的智慧和思想;是学习语言、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和方法,对语言信息解码、重组,创造一个新的艺术“言语”实体。而写作,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是主体创造性的综合活动,是阅读和鉴赏的发展、升华和裂变的结果。这三者互渗互补,相得益彰,形成语文学习的一体三面,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地结合的关系。这里讲的“认知”,在语文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主要指学生对事物、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对外界信息积极加工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学,强调对文化知识和世界、人生的广泛认知,也包含对语言“积极加工”的活动。言语生命就是以形象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它形象感强,具有丰富意义和艺术张力,以及个性色彩。显然是对他言语生命特征的描述。认知的归属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里强调如何开掘出言语生命特有的潜能,“转化”为写作的表现力。
  我们所谓言语生命,归根到底是讲究蕴藉并释放生命的言语,一方面是语文教学中以文学形式表现的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言语”话语,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心灵中流淌出的表现自己生命情思与生活的文字语言。言语与语言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分类阐述的,语言属于社会群体,而言语是个人说话行为,含有说话人经验、言说方式及建构等成分。众多的“和而不同”的言语,汇合成民族的语言流,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人类智慧和文化。这种“言语”大河,奔腾不止,穿越千载岁月,弥漫人类生存的广大空间。这种超时空流动传承的言语产生恒久的生命,可谓广义的言语生命。而阅读、鉴赏、写作过程中,在“知、情、意”心理驱动力鼓动下,投射、激活了言语对象所蕴含的生命,这是狭义的言语生命。所以说,语文学习的根本,是在享用言语生命,而且还在发挥着言语生命。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能针对所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求异求新,获得言语生命的丰硕成果。
  史惠霞,甘肃泾川县玉都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