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语文教学要重视体验式阅读

作者:张 祎




  语文课文的内容,不仅是作者认识世界的产物,也是作者体验世界的结果,因为有了体验,课文中才颤动着作者的感觉、情感、态度,才放射出人性,个性的光辉。所以,当阅读者(学生)端起课文阅读时,必须怀揣体验的心态和方法,穿透语言符号,进入符号表达的体验世界,去体会其中的千种风情、万种滋味,体会文中的“真意”,否则,就易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失去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体验的阅读,如同去掉汁液吃橘肉。
  当代学生受“快餐文化”和快速阅读的影响,喜欢一目了然的文章帮匆匆吞咽的阅读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无暇顾及课文的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同样,受知识教学和知识学习的影响,学生一开始阅读,就采用认知的心态,和认识的方式,去寻找字词句里的语文知识和段意主题,不去体验字词句的情感情态,不去体验言语描述的生动世界,整个课文成为知识、意义建构的世界,满目抽象的概念,缺乏有血有肉的形象,有苦有甜的滋味。如果再加上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语文课文的体验就成了一种阅读梦想,一句空话。
  一旦阅读没有体验目标,就会刚一开读就急于收场;就会对课文中的细节不知所在;就会把动人心魄的文字读得无动于衷;就会把回味无穷的文字说成味同嚼蜡;就会把荡魂彻骨的文字看作枯木纸花,再好的美文佳作,再好的经典名篇,都暗淡无光,无滋无味,没了生机,没了生命。
  相反,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文中的喜悲而变色,会因文中的色彩而眼亮,会因文中的声音而耳鸣,会因文中的寒热而肤动,身临其境,人文合一,其中三味,尽上心头,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课文。
  
  一、创造情境帮助体验。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讲经历、放影视、配音乐、配图画等方式,通过学生联想、想像、体验,创设出一种与课文内容适应的情境。学生在进入课文内容之前已获得心里暗示,具备了几分心理感觉,找到正确体验课文的心理门径,然后,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把已进入体验角色的学生带进课文。学生便带着感受、感觉开展阅读,从而迅速、快捷、深刻地体验课文。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妨先朗诵体会戴望舒的《雨巷》,体会什么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然后,进入《荷塘月色》阅读中,体会朱自清在文中流露的淡淡的衰愁,淡淡的喜悦。
  
  二、抓住重点字句推动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句。集中二点,反复深入细致地体验,然后触类旁通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学习《荷花淀》一文引导学生体验水生和妻子对话的生动场面,体会作者语言的质朴、含蓄、优美,以点带面,体会全文的诗情画意和语言风格。
  
  三、设身处地,倾心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中的时代、社会,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假想自己是文中的人物,体会他的语言行动,体会他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如《项链》一文,学生可以设想自己是玛蒂尔德,在长期不满自己的生活情况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梦想、期盼);在生活相对贫困无钱购买心爱饰物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渴望)。这样,就易体验她借到首饰时的心情,体验到她跳舞时的感受,体会作者同情其遭遇、批判其虚荣的思想倾向。
  张祎,河南西峡县西峡职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