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信息15则
作者:舒 坦等
●《中国文情报告》批评文坛观念滞后
《中国文情报告》(2006-2007)日前出版。作为对中国文坛实绩的考察报告,该书的言论较为激烈。认为当今文坛观念滞后,存在“看不清形势、摸不准问题、不适应现状”的问题。主编白烨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他表示,希望全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调查研究文坛现状的工作中,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和剖析文坛。被业界称为具有很强的资料价值、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的《中国文情报告》,此次对于当下文坛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从宏观的角度看,文坛存在着多方面的不适应。一方面由于观念滞后产生“对时代观察的过去时”,一方面是“80后”、“90后”对市场化、网络化表达的褊狭和现实功利性,乃至对主流的视而不见。报告认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经常发生冲撞,有时一个讨论不知不觉成了“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这使许多“有意义的论战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不欢而散”。对此,白烨解释说:“现在发展到新世纪了,但很多人对一些现状却视而不见,不能够清楚认识当前文坛的变化。但事实上现在文坛已经一分为三,过去文坛是以期刊为依托的纯文坛写作,作家发表东西必须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比如《人民文学》。现在不同了,有了文学出版业,意味着商业成分的加入,好比一个人也许他不是作家,但他写的书还有人看;加上网络,新媒体的大量涌现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一些人还认为文坛是老样子。”(舒坦摘编)
●莫言入围亚洲文学奖
首届亚洲文学奖日前公布了23人的入围名单,其中,中国大陆作家有莫言、姜戎和旅英女作家郭小橹。作家莫言和姜戎分别以《生死疲劳》和《狼图腾》入围该奖项。首届亚洲文学奖公布的入围名单除莫言、姜戎和郭小橹外,印度作家无疑是其中最大赢家,共有11位印度作家入围,此外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区与国家均有作家入围。莫言表示,直到今年5月份的时候才知道这个文学奖的存在,“今年5月,美国出版商向我要相关的简历和作品介绍,我才知道他们要把我的《生死疲劳》推荐到亚洲文学奖。”据悉,最终获奖名单将于今年11月在香港宣布,只有一位作家可以获得该奖,奖金为1万美元。(王玲摘编)
●《卫报》推荐亚洲十大推理小说
女作家凯瑟琳·萨姆森(Catherine Sampson)受《卫报》之邀,为读者推荐了亚洲十大推理小说,其作者多为来自中国、日本和印度的亚洲作家,也有曾在亚洲生活过的欧洲作家,以及格雷厄姆·格林这样的名家,他以亚洲为背景进行故事叙述——其《文静的美国人》便将越南选作故事的发生地。中国作家据有三席,包括现在用英语写作的前学者裘小龙,以及王朔和法律学者何家弘。当然,萨姆森所讲的作品均为英文版或英译本。萨姆森女士荐书如下:1.《红英之死》,裘小龙著;2.《玩的就是心跳》,王朔著;3.《疯女》,何家弘著;4.《神圣游戏》(Sacred Games),维克拉姆·钱德拉(Vikram Chandra)著;5.《女士杀手杰克》(Jack the Lady killer),HRF·基廷(HRF Keating)著;6.《OUT》,桐野夏生著;7.《火车》,宫部美幸著;8.《砂器》,松本清张著;9.《W的悲剧》,夏树静子著;10.《文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格雷厄姆·格林著。(舒坦摘编)
作家之声
●铁凝说中国文学还有黄金时代
日前,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频繁出现在正在举办的香港书展上,她与台湾作家张晓风、香港作家周蜜蜜座谈两岸三地阅读文化并出席了各项活动,向香港读者介绍了目前内地文学的状况,并对“文学已死”等论调进行反驳,称“文学还会有黄金时代”。铁凝说,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尊崇到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位置降低,这是正常的。“如果现代社会有点冷落文学,我想重要的责任可能不在读者,而在于写作者,在于是否有足够优秀的作品给读者分享。在如今一个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下,文学不再受宠,其实是虚热散去之后处于它应有的位置上。也许文学现在才是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它与其他行业应该是平等的。”针对书展期间一些港台作家发出的“以王安忆、莫言等作家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的感概,铁凝笑答:“我想用一句广告词来回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文学还会有黄金时代,因为不仅王安忆、莫言等在内的成熟作家并没有沉默,在中国,一直有一批在追求精神高度的作家在创作,而且还不断有一些新锐作家出现,比如这次也来到香港书展的年轻女作家张悦然、春树等。所以,我对中国当代文学很有信心。”(舒坦摘编)
●苏童认为香港潜伏着很多优秀作家
著名作家苏童曾担任2005年“第八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评委,他日前在中国青年报发文称:香港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文化沙漠,如果那样看就不公平。可以说香港潜伏着很多优秀作家,比如像西西这样的小说家、刘以鬯这样的诗人。这些是老一辈的优秀作家。我因为做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评委,阅读了大量香港年轻人的作品,这是个惊喜。他们整个小说的质地和总体水准其实是非常高的,他们非常注重探讨个人内心的世界,很多人写在香港这种典型的狭小的商业都市里人的内心世界。我就觉得那个韩丽珠写得特别好,她写一个女孩子躲在房间的衣橱里,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寻找更小的封闭空间。我到现在也不认识她。从文学上说,香港纯文学只是未被发现、未被足够宣传而已,内地对这些作家毫不了解。(袁芳摘编)
●王安忆认为美女文学怪现象应停止
8月17日,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在以“丁玲与上海”为主题的第十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回忆当年丁玲对女性文学尊严的维护,而现在文坛的所谓美女文学怪现象应该停止。王安忆在开幕致辞时说,自己并不是研究丁玲的专家,对丁玲也并不熟悉,但是和丁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见面让自己印象深刻。“那是1983年的事情,当时我还很年轻,也还没有什么成就,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听到丁玲对一位向她约稿的出版社说了一句让我至今感触很深的话。她说‘我只卖文字不卖女字’。”王安忆说,丁玲的这句话斩钉截铁地表明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一定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现在的文坛,动辄就称“美女作家”,叫喊着“美女文学”,以性别为筹码增加卖点,对比丁玲那个女性作家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立场的时代,简直有天壤之别。王安忆建议,现在的文坛应该多一些冷静少一些浮躁,像美女文学这样为增加卖点而频频出现的怪现象应该停止了。(闻雪摘编)
●陈思和不赞成网络语言进入语文教材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日前发表文章《从文化多层面看“新词汇”》,在该文中,陈教授认为,不赞成语文教材里放入什么“新鲜的网络语言”的做法,因为语文教材的功能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为了传承民族人文的传统,而不是为了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有些文言文知识,就是因为在社会上无法学习,才需要在课堂教学里打基础。而网络上的流行语言是不需要教学的,孩子本来就可以在网上随意发表,通过语文教学能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所以重视大众流行语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要看在什么文化层面上给以重视。推而论之,关于中学教材是否应该收入通俗文类作为课文等等问题,也是需要从不同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认真讨论的。语言本来就无所谓绝对的纯洁性,只有充满了生活信息的词汇才是有生命力的。“新词汇”从收集研究到推广、编入教材,毕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因为这涉及到文化的多层次性,大众文化层面所流行的语言到精英文化层面上的语言运用,再到融入语文教育的核心文化体系,涉及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层面,其内涵不可混为一谈。我觉得现在讨论此类问题,讨论者常常忘记了这一特征,把很多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都严重搞混了。(舒坦摘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