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走出语文课改的误区

作者:乔志伟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语文教学开始向活泼、生动、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体验。原有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开始向开放式发展,这是可喜也是可贺的。但我们也会发现,在目前教与学还不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现把这些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单纯性、模糊性和散乱性,忽略了正确引导和必要的规范,有时甚至是想当然,似乎我们在肯定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是一种进步的同时,也要肯定他们所有的思维都是正确的。这种肯定我认为是盲目的、无原则的、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我们不能加以打击,但也不能因此而肯定那答案就是对的。有的老师改卷子,那答案明明是错的,他却说学生能考虑出来就不容易了,也要给分,简直是无稽之谈。试想,哪个同学没有思维呢?照他看来,似乎一个盲人做了一个惊天大案,因其难度大于正常人,警察就可以不抓他,还得奖励他似的。简直是乱弹琴!对学生一味的肯定、放纵而不加以严格要求和规范,势必会让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可以全凭感觉,不必认真思考,不必探究规律,这必然会导致他们思维和所学的东西整个都处于无序状态,缺乏整体性和规律性,会让他们觉得语文就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门科学,甚至连辅助学科都不如。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自然不会深入的探究、认真的思考。我曾对新入八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语文是一门不需要思考和严格要求的学科,同历史一样。呜呼,无法可想!假如说原来的语文教学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发展,现在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极端呢?
  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门科学,同数学、物理一样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也有是非曲直的标准,也有规律可遵可循。这就首先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笑容不可少,但态度要明朗。
  语文教学还需要我们适当地讲一讲语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都有规律,掌握规律可以更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让它更好地发展!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学外语要学语法,学国语倒可以不学语法。似乎我们的语言没有“法”,可以胡乱理解。亲爱的朋友们,讲讲词的感情色彩吧,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心怀鬼胎”当成褒义词来赞美自己的虚心;讲讲状语的作用吧,这样学生很快会明白动作或状态的程度;讲讲修辞吧,这样学就会知道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好……从而懂得语言的妙处了。
  语文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不要以为你大专或本科毕业,教一个初中生绰绰有余,这构不成必然的因果关系。你可能拿着教参,带着资料会讲,其实这谁不会呢?把这些东西给学生,说不定他自己理解的比我们还要好呢!我们还是虚心点好!
  我罗罗唆唆说了这么多,目的就一个: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改革之路。当然,我谈的可能也是错的,诚望批评指正!
  乔志伟,河南新郑市市直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