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明湖居听书》的艺术手法

作者:王义平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文章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文章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老残在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艺人白妞说书的情景。作者以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白妞说书的绝妙技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全文由9个自然段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在前两部分主要运用了烘托,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着重侧面描写环境气氛和其它陪衬人物,为白妞演唱作铺垫,衬托其演唱技艺的高超;第三部分主要运用渲染,白描,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着重正面描写白妞演唱的超人绝技和惊人的艺术效果。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赏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演出前场内的热闹景象,从侧面有力地烘托出白妞演唱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一种浓烈的气氛。写演出前场内的盛况起到以下作用:1,说明在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的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园,就是那些早已在戏园定了桌座的抚院、学院的贵人们也不例外;甚至有些连饭也顾不上吃,匆匆忙忙在戏园里买烧饼油条充饥,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白妞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2,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力。从侧面衬托出其艺术造诣之高。3,对戏园里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的肃静埋下了伏笔。一个是“什么话都听不清楚”,一个是“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两相对照便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段),写琴师弹奏三弦,黑妞说书的情况和听众的议论。首先写琴师的演奏,揭开了白妞说书的序幕。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突显他演技的出众,先写他“甚为丑陋”的外貌和所弹令人“不甚留神”的一两个小调;然后就写他那绝妙的轮指,“抑扬顿挫,入耳动心”,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其次写白妞的妹妹黑妞说书,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描绘黑妞的外貌,为白妞出场时的装束描写作伏笔;再重点写她的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婉转”,“转腔换调”,“百变不穷”,觉得“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然后通过听众的对话,将白妞和黑妞姐妹俩的演技作了比较,指出黑妞比白妞差得远了,“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而且从没有一个人能及白妞的十分之一。这样一对比一烘托,就先声夺人地说出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和高超。这一部分,作者用琴师的演奏和黑妞的演唱作了层层烘托步步铺垫之后,白妞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第三部分(第六,七,八,九段)写白妞演唱的超人绝技,是全文的中心部分。作者着重正面渲染,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反复比喻和夸张。
  先写白妞出场。看过琴师和黑妞的表演,白妞的出场已是众望所归了。白妞出场是“在闹哄哄的时节”,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白妞的装束,姿色和风度,年纪约十八九岁的白妞,装束与黑妞完全一样,“瓜子脸儿,白净脸皮,相貌不过中人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着墨不多却十分切合一个民间女艺人的身份,接着写白妞半低着头出场后漫不经心地随便敲打几下梨花简,就能发出变化莫测和高度和谐、优美、动听的乐声,可见她的技艺是多么的娴熟和精湛!当白妞又将鼓棰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时,这一盼顾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作者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珠宝,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只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对一个人的眼睛,很难展开具体的描写,但作者透过想象、联想连用了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前三个比喻都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和体验:秋水,清澈透明;寒星,亮光闪烁;珠宝,光泽晶莹。后一个比喻则来自作者浪漫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因为谁也不知道黑水银是什么样子,又怎么能称为不变的“丸”状而被养在白水银里呢?然而这个奇特的比喻是那样的形象鲜明,所以同样是成功的。作者连续用四个比喻,意在突出白妞的眼神,给人强烈的印象,为听众的非同寻常的反应作铺垫。对白妞这一盼顾的效果,作者用了对比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古时皇帝出巡,声威显赫,通常要喝道静街,行人回避躲藏,可以说是够静悄的了,然而一根针掉在地上也不会听到什么声响的。而白妞的出场,一言未发,“就这一眼”便以静制动,使台下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得多,甚至“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作者这样夸张的描写,是为了说明听众对白妞的高度崇拜和倾倒,表明听众渴望听到白妞演唱的迫切心情。
  次写白妞演唱,这是从正面渲染描绘白妞说书的绝技,是文章描写的重点,也是全文情节发展的高潮。作者在暗运斤斧,一路盘旋之后,又以浓墨重彩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了清晰地表现出这转瞬即逝、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听觉形象,作者根据白妞演唱声音的由低到高,轻重缓急,很有层次地把演唱过程分别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来。声音“初不甚大”,但听了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奇妙的比喻把听众对开头几句演唱的舒服、畅快的感受痛快淋漓地表现了出来,说明白妞果然是不出所料,开口说书便扣人心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接着表现白妞唱腔的节节高起。渐渐地“越唱越高”,“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表明白妞嗓音的清脆、尖细、高亢有力,使人听了暗暗叫绝。更令人惊叹的是,妙在有“回环转折”,“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作者用“恍如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这一比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色彩,使读者感到异常亲切,赋无形的声音于有形,表明声音越来越高,婉转悠扬,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白妞演唱的第一个高潮。然后写白妞的声音由激越高亢后到“陡然一落”,作者又用“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作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白妞声音的急促变化,千回百转,回旋激荡,令人心醉神迷。此后白妞愈唱愈低,那声音便渐渐听不见了,使听众都沉浸在“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的入神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过了两三分钟,声音渐起,“仿佛从地底下发出”,形容声音悠远、细弱。写歌声忽又扬起时,作者比喻道“像放那东洋烟花,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夜空焰火,五光十色,火树银花,姿态各异,绚丽夺目,以此比喻白妞演唱,使读者身临其境,沉溺在白妞创造的美妙的音乐境界里,给人一种眼花缭乱,如入宝山的感觉。这是白妞演唱的又一个高潮。此时,再加上琴师用轮指伴奏,那弦声“忽大忽小”,与歌声“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更叫人应接不暇。“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这一生动贴切的比喻,使读者透过形象的联想真切地感受到歌声弦声的清脆悦耳、美妙动听。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形象比喻,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作者以“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戛然作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因而“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有力地表明白妞演唱的效果确实是绝妙超人。
  作者对白妞演唱的描写,实在奇绝妙绝,笔墨酣畅,痛快淋漓,生动形象。刘鹗驰骋新奇的想象,驱遣生花的妙笔,夸张而浪漫地用形体比声音,用色彩比声音,也就是用有形的视觉形象比无形的听觉形象,将抽象事物具体化,使读者能借助实体的形象来感受声音的美,从而突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因此读后给人以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写听众评价,借听众之口高度评价了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和惊人的艺术效果。这仍然是侧面烘托。
  综上所述,《明湖居听书》一文,是十分成功地运用了烘托、渲染、白描、对比、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紧密结合,步步衬托、层层铺垫,艺术地再现了旧时代说书的场景和说书艺人的高超绝技,极力赞颂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读后令人由衷地发出“白妞绝唱超人,刘鹗妙笔传神”的赞叹!
  王义平,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