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格培养
作者:陈由鹏
一、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例如,中职语文教材现代作品《记念刘和珍君》中青年学生追求正义、献身事业的顽强斗志;古代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涉江》中屈原坚守节操,决不变心从俗的斗争精神;《石钟山记》中苏轼勇于探索、追求真谛的科学态度,都是中国人高尚人格的典范。他们的事迹是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在教学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如珠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二、深刻剖析文本人物形象,引导中职生感悟人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从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喜或悲、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上感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如《威尼斯商人》中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智者鲍西亚;《荷花淀》中的一群具有美丽灵魂的勇敢的少妇。同时也看到了《项链》中爱慕虚荣、追求享乐、酿成悲剧的玛蒂尔德;《守财奴》中金钱至上、无视亲情、视钱如命的葛朗台。通过对正面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崇高愿望,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反面人物的讨论、分析,促使学生反省自身,得到启发,完善自己。
三、创设审美情境,陶冶中职生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展示形象,进入意境为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进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材,因文而异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美的濡染,培养审美人格。中职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情感的不同创建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以配乐朗诵,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把他们带入一个优雅、朦胧、幽静的世界——在这里有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浓浓,带领学生走入一个有花、有诗、有情的深邃的意境。随着朗读的借助和音乐的旋律,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着的淡淡的哀愁。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艺术美和音乐美。这样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以作文为桥梁沟通情感,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化,是作者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感兴的结果。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自己的真挚、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感染。我有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常常流露出消极的思想感情,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又蠢又笨,于是我写道:“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箭,如果想让它坚韧,想让它锋利,想让它百步穿杨,磨砺它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没有自信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正如古人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学会欣赏自己!”经过几次的笔谈交流,这位情绪低落的学生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课堂上也多了他自信的发言。
人格素养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人做人,做现代中国人。教师的事业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思想的培养,中职学校教师的事业则更应是能够唤醒人性,培养人格和产生智慧的事业。因此,可以说加强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职生健康高尚的人格是我们中职语文教育的不容推辞的责任。
陈由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