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作者:龚春来
一、以声夺人,使学生专注学习。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课中,导语设计至关重要,要求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略,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入语的设计,甚至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例如有位老师在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江南山水的录像,然后动情地说:“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在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你不愿意去欣赏吗?”这简短而富有诗意的导入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绪带进课堂,如痴如醉,仿佛真的置身于优美的风景中了。这样别具一格的导语设计,不愧为一种情感性教学。这种情感在后来的释词、析句、理文、明意中放纵奔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言感人,让学生乐于学习。
情感是纽带,语言则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因其专业的特殊,较之于其他学科,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具备情感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下苦功夫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是要言之有魅。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中充分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尽量高低起伏,长短时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津津有味,随课文的情境变化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二是要言之有体。赞可夫认为:情绪具有形成动机的力量。情绪能提高或者降低生命活动力。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要做到言语得体,不随便批评学生,尽力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课堂语言就要以巧激趣,以巧诱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一段精辟的阐述,能使之顿然醒悟;学生思考卡壳时,教师三言两语的点拨,能使之茅塞顿开;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一句亲切的鼓励,能使之信心倍增;学生缺乏情趣时,教师几句幽默诙谐的语言,能使之充满激情......态度要诚恳,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以激励为主,以肯定为主。很多时候我真的很想说他什么,但我还是会忍住,把那句不好听的话憋在肚子里,尽量把他好的方面找出来肯定他激励他。
三、以文染人,使学生主动学习。
郭沫若在《革命与文学》中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忠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我在教《白杨礼赞》时,用作者热情讴歌白杨树,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炽热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讲解课文。作者咏物抒情,抒物赋志,通过白杨树这一具体的事物,讲革命道理,抒革命情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真挚的感情力量,使学生受到感染,面部表情在不断变化,由起初的平静转化为兴奋,再转至喜爱,进而转为振奋。“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学生和作者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把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把学生的整个身心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龚春来,浙江嵊州市黄泽镇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