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课导入五法

作者:陈学珍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语文课,导入非常关键,如果课导入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的进入到语文课的学习,又能发挥语文教师“口才言语”的特长,让学生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盎然。
  
  一、情感铺垫
  
  我们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讲课亦如此。语文课的开场,教师如果能用极富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拔动学生心弦,便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时,我深情地说:“在我考上大学临别要走的时候,父亲送我到车站,为我找座位,又为我跑到街上买苹果和矿泉水,车开动时,父亲嘱咐我路上小心,不要丢失东西。随后父亲向我挥手告别,回首间,发现父亲满脸的汗水和泪水,我在车上,泪水也簌簌流淌,……”这样的导入语美在真诚,贵在亲切,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背影》的浓厚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各抒各自的情感经历,自会体会文章的情感之美。
  
  二、用语优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很好的运用语言,因为在学生中间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语文教师上课时的导入语也应秀美隽永,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教《海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海吗?见到过在海上飞翔的海燕吗?在惊涛拍岸,波澜壮阔的海面上展翅飞翔;在神秘莫测,变化无常的大海上腾空而起;在平静温柔,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掠而过的,就是暴风雨的精灵——海燕……”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看看作者怎样描绘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情状?是否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让我们认真的阅读,从中仔细体会。
  
  三、创设意境
  
  教师要善于创造出美的意境来,用精彩的导入语引入特定的教学活动之中。如讲朱自清的《春》时,是这样开始的:“我们以前有没有学到过有关写春的古诗词?或赞美或抒情的?”学生背出已学过的孟浩然、杜甫和王安石描绘春的著名绝句。“那么这些是不是给我们以无限生机,无穷的力量?这些都是绝句,容量有限,往往是选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要学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有雨,有水,有草,有树,花鸟,蜂蝶,——让我们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我们见到的春。”接下来是老师的配乐深情朗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到《春》这篇课文上来了,自然而然的沉浸在《春》的意境之中,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必然高涨。
  
  四、自然过渡
  
  好的导入语就像短小精悍的演讲,除了包含感情,创设意境,注意修辞外,还必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讲究结构美,这样能使学生条理清晰,过渡自然。如一位教师在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这则导入语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既能复习旧课,又能随势导入新课。
  
  五、巧设悬念
  
  语文课的导入语,也讲究含蓄之美。适当的含蓄,可有效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如:“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里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开头,语言含蓄但其意义深刻,包含着无比的悲愤和感叹。用课文中的这句台词开场,令学生为之一震,设置的悬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如有一位教师上西蒙诺夫《蜡烛》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吧!”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讲课有了一定的思路。
  战斗打响时,嘹亮的军号总是取胜的关键!
  陈学珍,湖北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