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导学题纲”教学模式浅论

作者:戴晓爱 张绪超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课标的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怎样调动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怎样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语文学科组实施了“导学题纲”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语文“导学题纲”?
  
  所谓“导学题纲”教学模式,就是将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或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它的基本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习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以“导学题纲”为依托,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导学题纲”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二、语文“导学题纲”的具体实施办法。
  
  1、自主学习阶段
  老师把当堂要掌握的字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体裁、题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设计成各种题型,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查找资料和工具书自主完成,学生动手动脑完成这些内容,老师巡回查看,只给予订正。这样,避免了教师汗流浃背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的现象。
  2、合作探究阶段
  老师把课文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书、圈画、讨论合作完成,一般前后桌六人为一小组,老师参与其中。如:我们在教学《老王》一文时,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以下问题:①作者的善良、老王的善良各表现在哪里?②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③你是怎样看待文中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爱?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④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文章的内容、主旨、写法就掌握了。同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随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浓了,主动性强了。这样的课堂学习才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当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紧扣课文内容,小巧而恰当,提纲挚领。
  3、质疑发现的阶段
  由于学生深钻了课文内容,找到了自己不懂之处,或产生“疑问”,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自主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所以在这个学习阶段中,常常有师生意想不道的收获。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时,一位学生自主学习疏通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嘹望齐军的队形”。当老师予以肯定时,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疑问道:“老师,‘下视其辙’的‘下’能不能理解为站在车前横木前向下察看?”是啊,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又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大家议论纷纷,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同学说得颇有道理,他说:“‘下’应该理解为下车察看,下车察看看得更仔细,更清楚,更能体现作为军事家的曹刿的精细,表现他负责的精神。”这位同学一说,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经过质疑发现,大家合作探究,这个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归纳小结阶段
  当以上学习阶段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的规律性认识,老师只给予肯定或补充。长期训练,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又积累了不少学习方法。
  5、巩固迁移拓展阶段
  学生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所得到的学习方法等,老师通过检测题的形式进行落实和巩固。另外,老师会选择与当堂内容相关、方法相同的类文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又可拓宽学生视野。
  
  三、收获与反思。
  
  通过四年“导学题纲”模式的教学和尝试,对教师而言,“导学题纲”的制订容易,操作方便,又可集全组教师的智慧,实现脑资源共享。对学生而言,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对学校而言,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戴晓爱,张绪超,教师,现居湖北枣阳。